2011年06月22日 07:30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在外界的多棱镜之下,中国形貌正在发生剧烈改变。一方面,据美国《时代》周刊报道,中国廉价劳动力的时代可能已经结束了,过去10年,中国制造业工人的实际工资每年增长近12%;另一方面,中国人在奢侈品消费方面表现惊人。2010年中国大陆的奢侈品销售增长了30%,某机构报告甚至预言到2015年中国大陆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市场。
对比之下,伴随着中国概念股的集体下挫,做空中国之声在国际社会不乏拥趸,同时,国内情况亦难言乐观,就业无门、通货膨胀、食品安全等等种种集体焦虑令人瞩目,经济硬着陆还是软着陆的争议渐起。
如此参差错愕的诸多镜像,不禁令人疑惑,哪一个才是真正的中国:富裕抑或贫困?繁荣抑或衰退?幸福抑或不幸?事实上,这都是中国,一个面临多重转型的中国。
首先,中国人工必然不再便宜。过去几十年,人口红利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对于一个追赶型经济体而言,中国成功之处在于利用了上一波全球化的末班车,通过对外开放释放的外部需求极大地利用、刺激了内在闲置的劳动力潜能。
然而,伴随着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的进一步完成,劳动力面临瓶颈,中国可能正在迈过“刘易斯拐点”——以前新增就业数量不改变工资水准的情况发生根本性逆转,近些年持续不断出现“用工荒”及成熟工人工资上涨就是信号。
其次,中国2010年人均GDP已经超过4000美元,成为中等收入国家,这并不意味着诸多症结的自动消失,反而意味着社会矛盾的日趋复杂,中国未来很可能陷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面临增长停滞、贫富分化等系统性威胁。事实上,当前奢侈品热在中国的繁荣,正是“中等收入陷阱”的先兆之一。不少国人在海外淘货抑或买房一掷千金的背后,也少不了灰色收入的贡献。一个转型社会,制度的不完善很容易充溢寻租空间,而寻租行为本身就是灰色收入滋生的温床,贫富不均进一步孵化出畸形繁荣。
如此看来,中国之富,不仅在于灰色收入的横行,亦更多表现在GDP总量之上。前些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第二,这并不值得乐观。日本在上个世纪60年代已经达到“刘易斯拐点”,中国人均GDP比起日本当年实在难以匹敌。
在中国真正变“富裕”之前,如何避免步入中等收入陷阱?世界银行经济学家林毅夫给出三个药方: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解决好收入分配问题、处理好经济增长和环境的关系。事实上,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都涉及以投资为驱动拉动模式的转变,这需要我们从根本上反思经济增长的目的。
(于乎,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