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11日 17:39 来源:财经网
【财经网专稿】记者 徐斌 地方土地出让金收入,已经成为中央施政目标的资金重要来源,此外日益膨胀的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又只能指望土地财政的维系。然而调整房价的宏观经济政策又抑制土地出让金的收入。如此,抑制高房价的宏观调整政策登时陷入尴尬境地。
近期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在北京开幕,此次高规格的会议被视为开启大规模水利建设序幕的重要举措,按照会议部署,未来十年水利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年均4000亿元。农田水利建设欠账多、资金短缺,是困扰水利发展的重要瓶颈。而这一局面,在“十二五”期间有望得到缓解,据悉,在原有资金来源外,今年一号文件特别提出了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益的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中央加强水利建设的十年目标,显然没有问题。问题还是钱从何来。一下子,地方土地出让金成为中央施政目标的“唐僧肉”。因为此前,中央要求地方年内必须开工的1000万套经济保障房的资金来源,也要地方出让金的10%的配套资金。但拿土地出让金建保障房,各方对此都表示存疑。
根据住建部早前的估算,今年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资金需要1.3万亿元,中央、省级和市县政府约出资5000多亿元,其余8000多亿元需要通过社会机构投入、被保障对象及所在企业等渠道筹集。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约为2.7万亿元,以10%的最低比例计算,约有2700亿元土地出让金可以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加上公积金增值收益也仅有3000亿元,即使再算上其他财政投入,基本落实的保障性住房资金不到5000亿元。而更值得注意的是,为保障房建设用地,各地必须拿出不低于70%的用地总量作为保障房用地,对于严重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而言,这无疑很难做到。因为建设土地指标总量有限,给予经济保障房的指标多,那么拿到市场招拍挂的指标就少了,土地出让金收益就自然也就少了。
非但水利和保障房建设目标的资金来源指望地方土地出让收入,自2009年以来日益膨胀的地方债,其维系下去的财务支撑点,还是地方土地财政。根据审计署的报告,至今为止的地方政府债务超过10万亿,这些债务从2011年至未来三年左右时间,开始进入还本付息的高峰期。之前,人们一直质疑地方土地出让收益减少,将可能引发的地方债危机的忧虑,现在看来,也许并非杞人忧天。近期已有媒体报道云南、上海等地的地方融资平台开始拖欠银行贷款消息。虽然这些地方债问题,在各方积极处理下,渐渐消于无形。但数据显示,靠土地出让金支付地方巨额债务,还是有点悬。1-5月全国128个城市土地出让金相比去年同期下滑了5%,其中住宅土地出让金下滑14%,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下滑幅度更为明显。
目前各方都认为,上半年土地收入的减少与推地量缩减有关,下半年供地量或有增加,但由于开发商资金压力不断加大,土地成交金额料将维持较低水平,地方政府尤其是调控严厉城市的全年土地出让收入明显下滑基本定调。
这个时候,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相互矛盾之处,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了:从水利建设到保障房开工,再一直到地方基建在内的各项债务,都指望土地出让金这块“唐僧肉”,但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却导致土地出让收益日益萎缩。
试问,这样下去,如何是个了局?
(证券市场周刊供稿)
【作者:【财经网专稿】记者 徐斌】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