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0日 09:21 来源:中国质量报
杨荣坚/文
谈及农业人们打心眼里怀念老祖宗们创造的一些看似简单的种植方式。比如不打农药、不上化肥的种植技术,虽然算不上高科技,但这种符合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朴素本真的做法,却已慢慢离我们远去了。最原始的种植养殖方式,在我们这个农业大国有时却成了奢侈的事情。
蔬菜、粮食,这些初级农产品本是食品的基本原料,然而,农药残留和化肥过量一直是困扰餐桌的问题。在我们为吃了上顿为下顿操心的时代,产量毫无疑问是农业的主要矛盾。然而,眼见着农业连年丰收,粮食和各种农产品已经极大丰富,在产量过剩得已经允许我们挑挑拣拣的时候,市场上却难有可以选择的标志。前些年,偶尔看得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标志,但这些标志曾一度和高价格联系在一起。后来,满眼睛都是这些标志,价格也是五花八门。再后来就全是各种各样的标志,而且,还不要高价了。什么原因?鱼目混珠,珠自然就消亡了!
标准不明、渠道不清、标志虚假、监管缺位,这让农业只能维持于低端生产。一些能够以高成本运营的农产品,基本上维系于小范围认可,一旦进入大规模,就因失去了信任的前提而得不到市场认可。
农业信用比其他行业的信用更难建立,这不仅来自于农业产品的初级化程度,还取决于长期形成的纪律与约束的缺位。政府部门在市场化培育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其中有一项最艰巨的任务就是,如何将自己的作用进行一次提升,由直接作用于农民改为间接地作用于农民,真正让农业合作社、各类种植协会发挥组织作用。当农业从一家一户转变为规模化的时候,有序的、集中的种养殖模式,就会因为集约化的作用而产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那时,稳定的、规模化的生产就会使人产生长远的预期,高标准、高投入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农业的发展方向。
高品质农业的核心是信用。建立了良好信用的农业实体就会构建起自己的品牌,其品牌的信誉又可以使其产品产生足够的溢价效果。国家层面的信用体系是整体农业的信用平台,这个平台高了,它的农产品就有好的收益。以什么样的方式种养殖当然是重要的,但是,种植养殖技术在可控制的信用体系面前,已经退居次要地位了。《中国质量报》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