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陈宁远:无知的居民收入跑赢CPI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4 10:41 来源: 东方早报

  陈宁远 

  中国经济网8月3日发布了一个看上去很有意思但殊少见到过的比较,说是在各省区市半年报全部公布后,他们发现31个省区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全部“跑赢”了CPI。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29个省区市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均超过10%,这比同期5.4%的CPI(国家统计局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幅要高接近一倍。

  而且这则新闻还很认真,逐一比较了全国各地人均居民收入和各地CPI的增幅,并分析了不同地区之间的居民收入增长,得出了两个结论:一是中西部省份,居民收入增速整体快于东部省份,因为东部省份和中西部省份在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上差别不大,但中西部省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则要快于东部省份;另外一个结论是,今年上半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整体快于城镇居民。

  仿佛要秉持中立、客观的报道原则,这则新闻什么褒贬的话都没有。你要是按照某些教科书的概念,生搬硬套地来解读这则新闻的话,好像可以很积极,因为这样的比较,大约可以看成是居民收入和物价水平的比较。

  今年上半年,我国物价上涨得厉害,虽然一再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没有提到出现了通货膨胀,但事实上,我们已经处在巨大通货膨胀的压力之中。为此,不论是去年底还是今年中,不论是央行还是发改委,都提到今年和今年下半年经济工作重点和各项政策的中心,都是管好物价和稳定物价。但现在好了,在这个比较之中,居民收入增速超过了物价增速,好像居民的收入增长真的有了能力,可以抵抗物价上涨,如此这般,通货膨胀也就不用害怕了。但这样的比较毫无道理,不仅什么也说明不了,还会故意让人忘记物价上涨几近通货膨胀的状态,不仅经济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居民收入的增长也是大打折扣的。

  严格地说,居民收入是否有能力抵抗物价的上涨要作全面考虑,不能笼统地和某个单项的经济数据进行比较,即便是和最为直观的GDP增长数据进行比较,也难以得出全面合理的结论。简单地说,这是因为各项宏观经济数据的阈值(一个领域或一个系统的界限值)不一样,不能混合比较。比如居民收入的增速一般不设最高值,但设下限值却是必须的,那就是目前这种跑赢CPI的比较。假如居民收入增速低于CPI增速,就意味着居民收入是负增长的。所以跑赢CPI,是从收入角度判定一个经济体基本健康的要求。

  而CPI就不同了,CPI作为物价指数,又可称为通货膨胀率,是有最高值要求的——一般来说,是不能高于3%的(当然经济增长快速阶段可以适当放宽,但幅度极小)。连续三个月高于3%,通货膨胀的压力就已经存在了。众所周知,经济学家的观点经常吵架,水火不容,但几乎没有一个经济学家会认为通货膨胀是好的,是有利于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提高的。

  如此这般,我们再看这则新闻,拜他们细心所赐,中国几乎没有一个地方的CPI不远高于3%。此时经济的基本健康都有问题,拿这样一个病态的CPI去和收入增长比较,这如同对一个肝癌患者说牙齿好一样,不仅牛头不对马嘴,还会误诊要命。

  决定居民收入的主要因素不是物价上涨,而是经济发展状况,同时也受到分配、消费、税收等诸项政策的极大约束。不是经济发展有力,居民收入增长就有力了;也不是经济发展快了,居民收入增长就会同步增快;更不是经济看上去总那么好,居民收入整体就都那么好。居民收入的增长,即使有宏观经济真实发展做保证,也要厘清如何分配,保证消费、税收等政策有公平有效率,这样居民才能享受到经济增长的实惠。

  当然,作为宏观经济数据的宏观分析,收入增速和CPI也有可以比较的通用的口径和方式,那就是在统计居民收入增长时,扣除物价上涨因素,这样才能反映居民收入增长的真实情况。国家统计局在这方面一般不会做错,它们都会说居民收入增长为百分之几,扣除物价因素又为百分之几,这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常识。

  至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以及各地区之间的增速比较,也要有一个前提,就是基数的前提。今年上半年,中西部地区收入整体增长的确快了点,但东部和中西部的差距却并未明显缩小。

  以东部收入数据最高的浙江为例,其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16835元,增幅12.8%;而中西部省份至今无一地超过万元;最低的青海只有7000元出头一点,而且收入增长和CPI增幅基本相当。增长最快的安徽省今年刚过9000元。可想而知中国地区之间的差距要想克服,仍需漫长的时间。而城镇和农村之间的差距就更是惊人了。即使在经济发达地区,城镇居民的收入也普遍比农村居民高一倍还多。比如浙江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就只有8439元,差不多是城镇居民的一半。

  在这次无知的跑赢CPI的比较,也可得出两个危害中国经济健康运行结论,一是CPI肯定是太高了,中国经济有问题是显然的。二是中国本来就不平等的收入差距更大了,但这仅仅是经济问题吗?

  (作者系上海独立财经观察人士)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