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晏庆盛:不打压猪价的调控是理性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1 04:30 来源: 证券时报网

  晏庆盛

  7月份物价再创新高,其中猪肉价格上涨56.7%,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1.46个百分点。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表示,为了保护养殖户的利益,政府不会打压猪肉价格。

  猪肉价格为物价指数就“贡献”了1.46个百分点,要控制住物价,首先得稳住这头猪。此轮猪价上涨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还是供小于求。为什么供小于求?因为2009年至2010年猪价畸低,养殖户亏本,投资者逃离,生猪养殖量锐减。只不过,当猪价暴跌之时,所引起的社会反响远不如猪价暴涨那样大,城里的消费者享受着廉价猪肉而浑然不知乡下养殖户的艰难。那么前两年的猪价为什么畸低?因为更早的时候大量资金涌入生猪养殖业,致使生猪养殖非正常增长,过度繁荣。为什么过度繁荣?因为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全国猪价暴涨,有大利可图,而且当时各级政府出台了很多刺激性措施,比如补贴生猪养殖、补贴能繁母猪养殖,一些地方甚至变相强迫农民多养猪,以期扩大供给、平抑猪价。

  在某种意义上,此轮的猪价暴涨,早在4年之前就已经埋下伏笔,4年以来,猪价经历了暴涨—暴跌—暴涨的循环。个中教训是深刻的:以行政手段干预猪价,不管初衷多么良好,都会干扰正常的市场规律和秩序;虽然能够取得一时之效,但结果必然是猪价暴涨暴跌,要么“猪贱伤农”,要么“猪贵伤民”。实际上,养猪行业市场化充分,猪肉供求以及猪肉价格,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完全可以调节,不需要政府过多操心。当市场供小于求、价格上涨之时,自然会刺激生猪养殖,无须“有形之手”干预,供给也会逐渐扩大,价格逐步回落。虽然这个过程相对缓慢,但会少留后遗症,避免暴跌,进而避免暴涨。

  所以,目前猪价畸高而不强行打压之,可以说是吸取过往教训的理性选择,是尊重市场规律的体现,也是让猪价走出暴涨暴跌怪圈的开始。

  应当看到,不打压猪价,不仅是了保护养殖户的利益,更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目前猪价畸高,很多消费者不满意,殊不知,很多养殖户只是在弥补前两年的亏损。只有养殖户的利益得到了保证,他们养殖生猪的积极性才有保证,让猪价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回归到合理水平,不再大起大落,这才符合养殖户和消费者双方的利益。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