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笔夫:二次衰退还是继续复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9 23:46 来源: 华夏时报

  笔夫

   全球经济无疑再次处在十字路口。不久前各国政府还在满怀信心地谈论经济复苏,如今人们却已开始谈论二次危机。

   在经历了一周的反弹后,国际市场在18日再次出现暴跌,一日之内几乎侵蚀了所有的涨幅。这似乎为二次危机提供了更多的佐证。这一天,美股道琼斯指数在开盘半个小时内即跌破11000点,而国际油价一日之内大跌6%。美国新公布的二手房销售数据、CPI以及首度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均证实经济复苏受挫,人们有理由相信,不乐观的经济数据仍会继续。JP摩根和高盛顺势下调了全球经济预期,摩根将全球经济由之前的4.2%下调到3.9%,同时下调明年的经济增长。高盛也下调了全球GDP增长率预期,将2011年和2012年的全球GDP增长率预期下调至4.0%和4.4%。

   从投行到普通投资者,都是一片叹息之声,只有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对未来的货币政策不置可否,显然,他能否满足市场对于QE3的期待,直接决定着未来半年的一切。这是一剂毒品,明知是有害的,但大多数人已经成瘾。伯南克已经把一只手放在了发射按钮上。

   这是假设性问题的一个方面,即如果市场继续下跌,美联储是否会出台新的刺激措施。这个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探讨了,伯南克之所以没有像决策QE2一样果断推出QE3,是因为经济遇到了之前没有遇见过的难题。要在QE2不良记录的基础上继续推出新的刺激措施,必须要跨过国会、全球舆论和普通民众这三道门槛。美联储必须拿出足够多的理由来证明,新的量化宽松政策将会有效地提振就业和楼市,并且不会进一步加剧正在攀升的通货膨胀,而这两点都是QE2没有能够做到的。同样的政策,上一次没能做到的事情,要如何相信下一次就能做到呢?

   伯南克自然没有能力说服美国的政治家,但是市场本身却在暗地里帮了他的大忙。从债务上限谈判到标普下调主权债务评级,再到18日晚莫名的大跌,金融市场出现的动荡逼迫政策制定者囫囵吞枣地接受新的救市举措,这是被动的、没有理由的选择。也可以这样说,此轮市场的下跌,政策逼宫的意图十分明显。

   下一个与此相关的问题是,如果美联储果然推出QE3或是变相的QE3,市场会怎样?这一点可能伯南克也不能肯定地回答你,而笔夫可以告诉你的是,事情可能变得更加混乱。一旦有QE3的消息传出的话,市场将会本能地作出大幅反弹的反应,甚至扭转目前的跌势,因为新的经济刺激措施不仅会使美国实体经济获得短期的新鲜活力,而且会加重投资者的价格上涨预期。如果存在新的提振经济的举措,至少在第四季度美国经济有望重回复苏的轨道,汽车、房屋的销售会出现好转,零售业数据也可能重新走强,这一切都会支撑市场出现好转。但是QE3无法解决的问题是,美国债务上限提高的附加条件限制了政府开支,而压缩开支将会相应减少政府部门就业机会和公共采购支出,这自然对开拓就业形势形成制约,其实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问题仍然是,美国人还没有摸索到启动新一轮经济景气的增长方式,就像上世纪90年代克林顿时代的互联网经济和小布什上任时代的地产泡沫经济模式,与之相比,奥巴马的经济政策更像是原地转圈,雄心勃勃而又缺乏真正的魄力,他接下来的任何一条经济政策无功而返的可能性都非常大。对QE3的最好和最坏的预期是,它可以但只能维系一个或者两个季度的景气。所以对于美国经济前景乐观一点的看法是,在再次衰退来临之前还有一次短暂的复苏。

   说到这些话题的时候,我们还没有将中国和欧洲的问题包含进去。地球失去中国,将会完全不转。这不是一句广告词,而是当前全球经济的基本模型。中国的建设热情一直是金融危机后全球需求的支撑。但这个类似发动机的国家近期也遇到了与其它国家一样的麻烦。尽管企业普遍呈现不景气状态,但是央行仍然不得不考虑继续提高利率的课题,本周央票利率再次攀升,这被看做是基准利率近期将会提升的信号,就目前的状况而言,资金成本的攀升似乎已经对中国的基础建设速度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制约,铁路、公路和城市基建都可能出现大幅放缓,目前唯一支撑中国需求的是保障房和水利建设。中国需求仍然能对全球初级产品市场构成一定的支撑,但这样的时日已经不多了。评估美国经济的未来还应当把这一点考虑进去。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