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张斌:为中小企业减免税负应区别对待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9 23:43 来源: 华夏时报

  是定向减税还是定向管理

  本报记者 商灏 北京报道

   许多人认为,只有中小企业真正“长大”了,中国经济才能获得最稳固的基础。

   但外部情况的变化,正在对中国下半年的出口增速产生负面影响,外需下降如果超预期,叠加大宗商品价格超预期回落,将会使得国内中小企业去库存压力超预期加大。在市场动荡,加息疑虑重重的背景下,在第三四季度经济可能持续下滑,通胀高企的趋势中,中国经济如何既保增长,又防通胀呢?

   过去两周,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短期因素有可能变成了“中长期问题”,国内中小企业经营风险的加剧正在变成现实。此时,舆论纷纷评述说,中小企业苦盼减税礼包,但我们还能有什么具体的措施为面临困境的中小企业减税,让实体经济的增长切实受益?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秘书长、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8月15日接受《华夏时报》记者专访,从学术角度,阐述了他的观点。

   《华夏时报》:目前国内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加剧,舆论呼吁政府通过减轻税负来帮助缓解,您怎么看?

   张斌:有关中小企业的减税问题恐非最近这两个星期才出现。而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来带动就业,这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是个日渐累积的问题,非因经济周期而突显。

   对于中小企业究竟应采取怎样的税收政策措施?企业所得税法已对小型微利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负有所优惠。但这涉及到中小企业如何界定的问题。比如:什么样的企业才算中小企业,谁应该享受这个优惠?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有相关的包括税收政策在内的政策鼓励措施。最近人们之所以比较关注中小企业税收问题,除了税收政策的原因之外,无非两方面原因:一是当前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二是当下的经济周期。与此相关且密不可分的,是中国当前的产业转型大趋势,诸多原因交织在一起。

   中小企业现在所面临的困难,应与经济周期背景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及产业结构转型等密切相关联。

   比如中小企业融资一直是个难题,而银根的收紧,更对其造成了比较显著的影响,这应算是周期性的影响。产业转型所造成的中小企业困难在于,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和技术不是很先进的中小企业,其经营状况随着中国产业转型、人口红利的消减,工资成本的上升,其势必受到影响,造成各种各样的困难。我认为,因转型而遭遇的困难,是必定要承受的,这可能是大势所趋。如果中小企业不能及时改进,将很难生存下去。工资一直在往上涨,再怎么减税,也抵御不了市场的变化。在这个背景下,为中小企业减税首先是一个长期的政策目标,应当有长期的、系统的制度安排。

   观察过去的一些减税政策,包括在原有的企业所得税法基础上的小型微利企业减税办法;国税总局、财政部出台的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等政策;另外,在增值税、营业税的起征点规定方面,也有调整和旨在通过提高起征点来降低中小企业税负的规定等,这些都是针对中小企业的减税政策。现在中小企业的诉求究竟是什么,是减税吗?如果亏损,企业所得税是谈不上的;如果经营困难,税法规定企业可以申请免缴或缓缴所得税,在这方面已有一些临时性的救济措施。

   目前,在要素禀赋和产业结构大调整的背景之下,已有的减税政策究竟够不够?哪些类型的中小企业迫切地需要减税?这些都是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发展中小企业,主要是为了其能够促进再就业,在这个过程中,应有系统安置4050人员等一系列针对就业的优惠政策。无论什么企业,只要能够安置就业困难的群体,就应享受相关的政策优惠。

   当前形势下,为中小企业减税作为一项长期的政策目标,当然需要坚持和不断完善。就经济的周期性所造成的中小企业经营困难而言,还应做具体分析。因为所谓中小企业,是个很笼统的概念。发改委和相关政策部门,对中小企业的定义,都曾有所界定,对于什么类型的中小企业需要减税,怎样减,减哪些税种,若落实到操作层面,可能涉及到许多细节和具体问题,需要加以讨论。

   《华夏时报》:对于是否需要为中小企业更多减税,有很多争议,有观点甚至认为税费名目繁多而且不合时宜,当前减税是大势所趋。那么,目前税负税费究竟有多重,有多不合理?

   张斌: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各种收费到底有多少?其经营负担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其实税收理由很简单,因为中小企业规模比较小,所以其履行税负的成本相对较高。对于小规模纳税人,无论工业企业还是商业企业,税负都已经从6%或4%,调整到3%,何况还有一些临时性的减免税措施。在收费部分,到底哪些是合理收费,比如工商执照登记费等;或不合理收费,比如相关政府部门乱收的费用等。还有一些负担,不是正式的收税或收费,比如人情负担,应符合各种检查的成本等等。

   上述几项费用的负担,恐怕不应笼统地都通过减税的方式来解决。减税是一种办法,清费也是法律法规要关注的内容之一。相关政府部门频繁地检查容易产生额外的成本;某些政府工作人员利用执法之机吃拿卡要等等,属于腐败的问题,与减税政策无关。所以,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重,要从这三个方面来加以认识,即减税、规范或清理收费以及遏制腐败、转变政府行为等。笼统地说减税,可能不足以涵盖税收负担重的所有因素。

   《华夏时报》:中小企业眼下很难走出本轮信贷紧缩周期,政府似乎也意识到了为中小企业减轻税负的紧迫性。但究竟能够采取哪些具体的大幅度减税措施?是否应尽快出台针对中小企业的减税政策和实施细则?

   张斌:尽管企业所得税方面已经有减税措施,但减税幅度是否太小?减税标准是否过于苛刻?能否将更多中小企业纳入到企业所得税的减税范围之内?这些都是可以讨论的基础性、政策性的问题。

   对于亏损的企业来讲,再怎么减税,也没有意义,因为其本来就不用再缴纳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方面,目前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的税率是3%,这个比例,我个人认为已经不算高了。再降下去,那就是2%或1%,这对于从根本上缓解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到底能有多大作用呢?

   换句话说,当前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究竟是不是税收所造成的?我认为,税收虽然是一方面因素,但我们却应重视另外一方面问题,即社会保障缴费。社会保障五项基金的缴费,主要涉及养老、医疗等,城镇职工这方面缴费比例偏高,企业如果按照要求全部缴纳这部分费用,将导致企业所要承担的工资成本进一步提高。这部分费用,自金融危机以来,也有相关的缓缴或降低的政策措施出台。但目前这部分缴费的费率随着工资上涨而水涨船高,这可能是企业负担比较重的一部分。

   那么,我们需要更深入讨论的问题是:造成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是工资上涨导致成本增加吗?还是融资困难?或是人民币汇率上升造成的出口困难?这些都与税收没有直接关系。那么,减免税收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经营困难?

   而且,从狭义的税收角度来看,减免税收现在能有多大空间?另外,更不应将中小企业面临的所有问题,都一股脑地归为税收问题。如果真正要帮助中小企业,就应认清其主要困难到底在哪里。

   《华夏时报》:为中小企业减税费可能遇到怎样的阻力?如果由中央成立一个专门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是否可以协调处理好减税或融资等相关问题?

   张斌:解决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应属国家经济的全局战略。中小企业的困难究竟是什么?哪些可以克服或无法克服?哪些是大势所趋,救也白救?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就意味着一批企业必须转型或面临死亡。社会各界对此应有所认识。

   我们看到,对于那些科技创新型的或出口高附加值产品的中小企业,政府正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或优惠措施鼓励其发展。

   《华夏时报》: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观察分析,在为中小企业减免税负方面,应有怎样的具体措施出台?

   张斌:已有的减免措施,应继续贯彻执行,并对效果进行评估。在增值税减免方面,因其为完整的税收链条,恐难专门有针对中小企业的特殊规定。所以我认为,中小企业的税收减免问题,还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区别对待。比如那些高新技术型企业,就应享受相关政策优惠。已有的对于中小型企业和中小型微利企业或小额纳税人的增值税相关规定,或其他税种的相关规定,包括税率、起征点等相关规定,如有必要,可考虑做进一步调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