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任伍: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引擎何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1 10:38 来源: 新浪财经唐任伍(微博)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9%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一举超越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中国奇迹”。进入2011年后,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从金融危机中尚未完全恢复,又遭受南方数省旱涝急转、国内物价不断飙升、政府房地产调控、国际贸易不断遭受反倾销围剿的背景下,中国经济2011年上半年仍然保持9.6%的高速增长。未来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如何,能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很关心的问题。作者作为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乐观派”,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前提,就是中国宏观经济高速增长的条件和有利因素是否存在。作者认为,续写“中国奇迹”的机遇和有利因素已初步形成,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条件已经具备,原因如下:
一是中国已经积蓄了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能量。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一大能源生产国、第二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贸易国,国家财政收入突破8万亿元大关,预计2011年将达到10万亿。外汇储备2011年6月底已经达到3.2万亿美元,预计2011年底将突破3.5万亿美元。积累起来的这一巨大能量的释放,产生了驱使中国经济增长的这辆列车继续前进的巨大惯性,任何小于这一能量的力量很难使这一趋势逆转。
二是保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制度模式,即“中国模式”已经初步形成,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中国社会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既发挥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有效地利用全球资源,又能够高效地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集中资源应对风险、化解矛盾的能力很强。中国政府的民主决策体系初步形成,整个官僚体系具有很强的执行力,调控经济的能力和效率很高,这是保证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增长的制度保障。
三是中国上下形成了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忧患意识和精神压力。在激烈的世界经济竞争和西方围堵中国、遏制中国的生存环境压力下,中国人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形成了“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的精神支柱,凝聚了整个民族的力量,焕发了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自信力,这是中国经济能够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强大精神支柱和软实力。
四是继续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社会结构已成雏形,消费能力大幅提升。中国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中产阶层人数接近4亿,并且逐渐成为社会主流,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幅提升,构建起了“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的社会结构。这种社会结构能够保持稳定的消费能力,在社会变化的风浪中尽管可能左右摇晃,但绝对不会造成社会倾覆性的动荡,这是中国经济能够进行保持高速增长的社会基础。
五是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产业结构和市场潜力逐渐形成。在世界各国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发展制高点的时候,中国以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三位,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服务业、旅游业、文化产业、高端制造业等也表现出了较强的竞争力。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路径表明,如果一个国家、尤其是一个大国能够将经济增长建立在国内消费的基础上,尤其是能够启动包括汽车、住宅、现代交通和通讯等在内的那些附加值较高和产业链较长的产品的大众消费,那么这个国家的增长将更少受到国际经济周期波动的干扰,从而大大地增强其经济增长的力度和持续期。中国的内需消费动力机制已经产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2009年,中国的汽车销售量第一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不仅成长最快、而且绝对销量最高的汽车市场。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旅游进入和输出国,产业结构和消费市场成为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内生力量。
但是,前述“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条件和前提毕竟不是现实,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最主要是如何将这些前提和条件“复活”为现实,使之成为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源和引擎。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从一个完全没有效率的旧体制中开始改革开放,包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等,以及由此带来的包括意识形态、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方面的非正式制度的变革,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人——的潜力极大地得到释放,再加上中国加大了开放力度,加入了WTO等国际性的组织,全面融入世界,极大地扩展了中国的市场,提高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的能力。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制度创新的结晶,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最完整的案例。再加上中国的“人口红利”,巨大的人口基数和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增强了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竞争力。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催生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这些原生动力已经消耗殆尽,30多年制度创新的动力已经惯性疲劳,“人口红利”也已经无利可图,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因此,中国经济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就必须克服下列一些障碍:
首先,需要寻找继续保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新的动力源和引擎。作者认为,在当今社会,中国在知识、信息和技术的获取上已经和世界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优越的制度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成为吸引高端要素聚集的最大磁力场。中国经济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就需要克服制度创新疲劳症和充溢社会的“精神懈怠症”,产生新的爆发力,以坚强的决心和勇气在深化改革中不断闯关夺隘,为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提供充满活力的制度保证。因此,以政治体制创新为龙头的制度创新,包括安全而稳定的企业产权制度和有效的合同执行制度,具有自我创新能力的公司治理制度,具有对企业创新进行正面激励的市场制度,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既能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又能激励劳动者努力工作的劳动力市场立法,对地方政府合理有效的激励制度等,将成为中国经济能否继续高速增长的关键。
其次,中国经济能否保持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能否成功地由要素数量投入的扩张转变为要素效率的提高。众所周知,中国经济30多年来保持高速增长的是要素投入,拉动中国经济告诉增长的是“三驾马车”中的投资和出口。在经济发展初期,这种增长模式是有效的,但当中国经济发展到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后,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就需要增长方式转型。2010年中国GDP总量只占世界GDP总量的9.5%,但消耗了22.5亿吨石油当量的能源,甚至比美国都高出了4%,钢、铜、铝、水泥等也远远超过了9.5%。按照这种指标等比例扩大计算,中国保持这样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所需要的资源不仅自身无法支撑,就算全世界也无法支撑。因此,发展由服务业、国内消费和城镇劳动密集型产业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减少对能源、环境的消耗和城乡差距,这是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保障。
再次,中国经济能否保持高速增长取决于国内消费市场的开拓。中国经济增长的希望在于增长方式的改变,在于由长期实施的投资、出口拉动为主转变为消费拉动为主。只有以消费为龙头,引领产业升级换代,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才有保障。而中国目前的现状是,一方面社会沉淀了大量的资金没有出路,如居民储蓄量接近40万亿人民币,另一方面广大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很低,甚至停留在原始的消费状态,无力拉动经济增长。因此,中国经济要保持高速增长,必须建立起支撑经济增长的消费市场,尤其是要提高广大农村市场的消费能力。
最后,中国经济要保持高速增长,需要有一系列持续性、革命性的突破和“巧实力”作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得益于中国不失时机地抓住了知识革命、信息革命的机遇。中国经济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样需要中国自觉地创造出这种机遇,包括技术革命和中国社会进一步的思想大解放,还有新的“人口智力红利”。众所周知,中国的希望在广袤的西部和农村,正如美国的崛起在西部开发、城市化提升一样,中国西部的国土贡献率如果与东部接近,中国的农村市场如果发展到今天的城市一样,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十年二十年就有了强大的内在动力和不竭的源泉。
注: 该文为一次研讨会上的发言,刊发在《改革》2011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