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如何才能消解中小企业的悲观情绪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1 08:08 来源: 燕赵都市报

  冯海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阿里巴巴(中国)10月9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小企业主们对于未来有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更悲观的看法。72.45%的受访企业预计未来6个月没有利润或小幅亏损。(10月10日《北京晨报》)

  这一调查结论说明,悲观情绪笼罩着广大中小企业,情形比2008年更为严峻。众所周知,2008年金融危机对中国中小企业的冲击,主要是外贸订单下滑,还没有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和资金需求等方面的压力,而如今则不同,中小企业陷入多重压力之下,这是悲观情绪抬头的主因。

  另据《新京报》10日报道,温州90多个老板负债出走后已有3人返回。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因为在这几个跑路老板返回的背后,各级政府和行业组织正在出手救市,例如温州市政府推出“一揽子”救市措施,要求银行不抽资、不压贷。尤其是,温家宝总理日前在浙江调研,给民企的发展带来了更多信心。

  中小企业之所以对未来情绪悲观,我以为要从两个角度来观察,一方面,中小企业普遍的生存环境让人忧虑。今年上半年,有关中小企业倒闭潮的报道很多,尽管相关部门一再予以否认,但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却不容乐观。遗憾的是,在此情景下,有关部门在金融和税收等方面对中小企业实际帮扶并不大,所以企业普遍悲观。

  另一方面,不少中小企业老板的跑路、跳楼,进一步加剧了广大中小企业主的不安情绪。因为恶性事例的不断增多,折射出政府没有及时出手救市,这会让广大中小企业主更为心寒。如此,调查显示7成中小企业情绪悲观也就不奇怪了。

  如今,地方政府积极救市,部分跑路的老板看到了起死回生的希望。这至少表明政府在努力。显然,地方政府积极救市和跑路老板返回,在一定程度上能挽救中小企业的信心,但作用又不会太大,因为只有彻底改革才能坚定中小企业的信心。

  其一,改革金融体制让民间资金为中小企业输血。无论是负债老板跑路还是大量中小企业“差钱”,实质问题都是金融体制问题,即,没有给民间资本一个合法的出路,导致的结果是,民间资金演变成高利贷兴风作浪,中小企业由于“差钱"陷入困境。如果不改革现有的银行垄断体制,民间资本和中小企业的悲剧还会上演。

  其二,改革税制为中小企业减负。这是一个呼吁了很久的问题,目前却只有浙江“正调研减税减负措施”,其他地方还未见动静。我们要意识到,必须从国家层面系统进行税制改革,地方政府减税的作用很有限。

  其三,打破垄断为中小企业增加国内订单。美欧债务危机是出口型中小企业生存艰难的原因之一,在我们无法左右美欧债务危机的情况下,除了鼓励出口,似乎只能让出口型中小企业转为内销了。然而,从出口转内销面临着消费环境不佳、垄断导致市场竞争不公等诸多问题,这需要有关方面早日清除各种“玻璃门”。

  其四,通过行政改革让中小企业有一个坚实的靠山。既然国企有国资委这样的坚强“靠山”,中小企业也需要一个能够促进公平博弈的“靠山”。

  事实上,中小企业的悲观情绪并不是今年特有现象,只不过有时不明显罢了。在我看来,无论是今年诸多负债老板跑路事件,还是7成中小企业情绪悲观,都是推动一系列改革的契机。希望有关方面不要让这样的机会错过。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