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时评:小微企业要输血更需造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1 14:38 来源: 上海金融报

  谭丰华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将提高小型企业的公司税起征点,将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并扩大范围,适当提高对小型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这些措施无疑可以在危急关头给小微型企业输上救命之血,堪称一次拯救小微型企业的“国家行动”。

  但政策的细化及执行是最关键的问题。第一,在很多情形之下,政策从出台到执行、到落到实处,往往存在鸿沟,不少政策有出发点但无落脚点。虽然有关部门多次强调要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但银行的惜贷局面依然长期无法松动。新旧“36条”颁布之后,民间资本遭遇的“玻璃门”和“弹簧门”问题,又为明证。第二,在目前的税收及利益格局下,有关部门仍缺乏执行政策的动力,即使得到执行,其效果也将打折。第三,根据2011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四部门研究制定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小微型企业已有明确定义,很多在救助范围之外的企业,尤其是只比小微企业“大一点点”的企业,可能通过裁员或者假裁员等方式,挤进上述范围。这种削足适履来套取政策优惠的逆向选择,可能会导致政策失效,执行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如寻租)不可低估。

  这种可以理解为定向宽松的政策,并非小微型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输血很重要,但造血同样甚至更为关键。如果没有造血功能,小微型企业只能永远做等待财税部门输血的病人。因此,从企业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如何提高造血功能和自生能力,是一项重大课题。

  其一,从资金角度看,应以立法的形式建立小微型企业的长效支持机制。在这样的机制下,财税及金融部门以税费减免、负税收、优惠利率等方式,给予小微型企业以资金融通便利。实际上,拓展和强化小微型企业业务,建立小微型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为小微型企业打造专属服务,推出小微型企业信贷产品,不仅仅对于这些企业意义非凡,而且是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竞争的重要内容。当这些业务成为金融市场常态,小微型企业的造血功能自然得到提升,而这需要的条件一是银行能力的提升,二是引导与激励。

  当然,信贷并非唯一路径,可能也并非最重要的路径。承认、拓展、规范民间借贷是当务之急。民间借贷能够很好地解决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带来更多的社会资金供给,对降低民间借贷利率、实现民间资金价值、帮助企业生存发展,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给民间借贷一个“名分”,尽快完善法律法规,使民间借贷活动有法可依,将是保证小微企业活力的有效举措。除此之外,典当、企业债券、上市融资等融资方式,也可能提升企业的造血功能,虽然目前通过这几个途径募集资金的企业还很少,但这代表了未来的方向。

  其二,从宏观环境看,要真正提升中小微企业造血功能,发展和繁荣经济,必须为中小微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小微企业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意义无须赘述。放开管制,结构调整,扩大内需,才能真正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创造好的环境。一些利润较高的垄断行业,民间资本进入仍有不少障碍,实际上,只有“万类霜天竞自由”,才能夯实市场经济的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减税、扩内需将是营造良好宏观环境的必由之路。

  其三,从企业自身看,在目前形势下,小微型企业造血所需已不仅仅是资本,还有资本之外更多的东西,如资源、经验、知识等软性力量。技术、人才、管理,将是小微企业未来发展并保持活力不可回避的要素。苹果公司的成功,为全世界的企业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引发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对于核心竞争力的思考。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在人民币升值高压、欧美经济复苏乏力的境地之下,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创新能力,不仅是生存之需,也是提高企业造血功能的长远之计,意义越发重大。

  新旧“36条”都曾被视为非公经济的“春天”,但现在看来,“冬天”显然过长,“春天”仍须远眺。在这个并不轻松的过程中,提升小微型企业的造血功能,是有效手段,更是终极目的。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