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任重道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1 09:46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网

  张璐晶

  “熊猫”和“功夫”这两个100%的中国元素,被好莱坞梦工厂包装成《功夫熊猫》,全球累计票房6.3亿美元。而《兔侠传奇》这部在兔年推出的本土功夫动画片,虽然在国内拿奖拿到手软,但票房成绩却只有“外来熊猫”的零头。

  这个例子是对我国文化产业现状的一个形象诠释。

  如今,做大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国,已经上升为党和国家的战略目标。

  10月25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公布。《决定》提出,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提出了到2020年的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其中明确了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决心。

  此前,文化部部长蔡武公开表示:“2016年中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5%,可以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

  从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从一般性产业到支柱性产业,不到十年的时间,留给文化产业的难题实在太多。

  国家统计局9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达到1105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75%。

  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表示,“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并达到2016年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中国尚有很大发展空间。“目前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4000美元,正处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窗口期,应该进一步深化改革,鼓励民间文化创造,为文化发展注入活力。”

  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认为,按照国际标准,人均GDP到1000美元时,第三产业,当然也包括在第三产业占有相当大比重的文化产业,在经济结构上的比重应该达到40%。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第三产业应该占到55%。假如按照近些年来中国第三产业的平均速度增长,到2020年,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将达到42%左右,依然低于标准值13%,大约是四万亿元的缺口。这其中的文化产业将是多么巨大多么诱人的市场。

  当年,一部《坦泰尼克号》拿走了中国3.2亿元的票房,而那一年中国的票房总收入只有14.4亿元,美国的一部片子就拿走了近1/5的票房。而这些年随处可见的麦当劳文化、星巴克文化,甚至是《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样的书籍都成了年轻人追捧的畅销书。反观中国的文化产品对美国的影响,我们输出产品的种类、获取的厚利又有多少呢?答案并非只是花费巨资在美国时报广场上循环播放的中国国家形象片。

  刘长乐说:“人家已经到我们的家里,用他们的粮食喂我们的孩子,如果我们还没有危机感,去增强我们的软实力,去有意识地提高我们文化产业的强国意识,做大我们在世界文化产业里的份额,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在中国开始意识到文化产业和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性时,环顾世界,早已是高手林立。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部罗文东主任告诉记者,中国在文化领域发展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罗文东介绍,当今世界的文化市场上,美国占了43%,欧盟占了34%,日本大概占了10%,韩国占了5%,中国仅占了不到4%,这与我们国家作为一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地位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规模还很不相称。

  这是一个尴尬的事实。全国500多家出版社的收入总和,还不及德国贝塔斯曼集团一家的年收入。全世界每100本图书,85本由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全世界每100小时音像制品,74个小时由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美国生产的电影占全球影片数量的10%,却占用了全世界一半的观影时间。

  刘长乐表示,中国周边有“三面镜子”可以看到我们文化发展的不足,不仅是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在区域市场的争夺中我们甚至落后于日本、韩国,某些地方甚至不如印度。

  所以,中国文化走上强国之路,除了实力雄厚的美国还要提防新兴市场的冲击。总之,这条文化强国之路注定走得不那么平坦。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