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时评:汽车销量因何受重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1 14:10 来源: 上海金融报

  刘英团 

  媒体报道,9月中国汽车市场各品牌销量均出现回暖的迹象,但是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汽车行业的活力依然偏弱。数据显示,今年汽车市场总体增幅出现前所未有的低落,其中二季度下滑尤为明显,同比增长仅3%,为近10年来最低水平。这样的情况虽在三季度有所好转,但并不意味着出现高速增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熊传林表示,今年剩余的2个月时间内,中国汽车总销量预计增幅较此前预测的5%将有所下降。那么,究竟是什么重创了汽车的销量呢?

  第一,在国际经济下滑的影响下,中国汽车市场放缓已经成为事实。2011年前三季度已经结束,全球各国汽车市场销量喜忧参半。在日本3月强震作用延续和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不仅部分成熟市场步履维艰,有些新兴市场也受到牵连。

  第二,2010年国内汽车销量的超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政策鼓励和市场刚性需求的释放,是非常态的增长。为应对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推出了减征乘用车购置税、开展“汽车下乡”、加快老旧汽车报废更新等措施,鼓励居民购车,形成了透支性消费,这一时期我国居民购车数量大大增加。如今,这一系列优惠政策快要到期了,车市自然要回归“常态”。

  第三,汽车属于典型的耐用消费品,而耐用消费品的更新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如前所述,2009年和2010年销量的井喷是因为政策的刺激。如今,国内汽车的保有量已有所提高或达到一定程度的“饱和”,而前期购车者短期内再“换车”的意愿也不强,导致了汽车的销量大不如前。当然,这也预示着今后的车市再度“猛增猛减”,可能性几乎为零。

  第四,北京2010年年末出台的“摇号”政策,不但令北京汽车销售遭重创,限购对消费信心的打击已蔓延至其他市场。今年7月12日,贵阳市政府也仿效北京,成为国内对汽车进行限购的第二个城市。日前,又有媒体说深圳、广州等地也将对汽车消费进行限制。以北京为例,2011年第一季度汽车销量减少11.2万辆,同比增幅为-65%。

  第五,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表明,三季度经济增速有加快下滑迹象,三季度GDP增速只有9.1%,比二季度下滑0.4个百分点。考虑到经济增速下滑的惯性,四季度经济增速仍将较快下滑。同时,很多企业都遇上了“钱荒”,不少老板都在“跑路”,哪还会有多余的钱来买车?受此影响,今年居民收入跟去年相比,实际增长速度下降比较明显,虽然政府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但扣除价格因素,实际收入还是下降了,这直接影响到居民的购买力。

  第六,“买得起车,但油价涨,保险涨,吃不消啊。”这是许多有车族对有车生活的无奈感叹。近年来,针对交强险巨亏引发交强险“涨价”事件后,车船税也紧跟其后,养车的成本在大幅度上调。与此同时,还有能源供应问题,每年新增汽车消耗的成品油相当于新建一个两千万吨级的炼油厂。“十一五”规划期间,新增的一亿吨左右的炼油能力,几乎被五年间新增的3500多万辆汽车消耗掉了。

  第七,产能过剩。公开数据显示,到2012年,国内18家合资车企产能规划增加幅度仅为当前产量的50%,对未来的预期相对谨慎;而18家自主品牌企业到2012年的规划产能却有近乎翻两番的增长。其中,微客2012年预计产能规划超过550万辆。另据统计,2015年,中国汽车企业产能将达到3250万辆。而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不可能像欧美国家那样千人汽车保有量达到500辆以上,中国城市也无法容纳那么多汽车。所以,从这一方面来看,谁来消化3000万辆以上产能?这是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必须给予正视并解决。

  第八,宏观调控预期下的消费意愿减弱。在政府强力调控物价的背景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剔除通胀影响)下滑,央行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消费意愿降低,会有一部分购车者选择观望。去年第三季度以来货币政策回归稳健,信贷政策的逐步紧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汽车消费。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