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还有多少生命悬在脆弱的桥墩上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6 06:58 来源: 京华时报

  因为媒体披露,近乎荒唐的宇松铁路严重质量问题浮出水面。在此事的演变过程中,内部监督、质量监理、招投标制度、安全监管等一系列规章如何陷入“归零”一般的境地?还有多少车辆、多少生命悬在脆弱的桥墩之上?

  媒体作为一种外部力量,从理论上讲,其监督效果远不如工程监管者来得有效和直接。然而从宇松铁路调查情况看,种种监管机制在建设过程中根本没有发挥作用。从最开始的合同诈骗,到接下来的违法转包分包,再到现场施工检查不力,监理单位、监理制度形同虚设,最后是安全质量检查缺位,根本看不到铁路建设指挥部的检验、督察。

  不难看出,确保工程质量的种种机制、规定,仅仅因为一句“高层的关系”,就像塔罗牌一般被全部推倒。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正常的监督机制、纠错机制失灵失效,更可怕的是让媒体和公众成了最后的问题发现者。其中暴露的政府有关部门“后知后觉”,企业监督自律的空置,行业规章制度的失效等屡见不鲜。这不是媒体之幸,而是社会之痛。

  在一个现代高效的法制社会,必须对各种社会主体和活动制定完善的体制机制,并据此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对违法行为进行约束、惩处。任何一个环节的问题,都必须有负责的监督主体和顺畅的监督渠道。如果对种种严重的问题视而不见、知而不察,那就是监督机制得了重症,只能猛药医治乃至施以大手术。从这个意义上讲,治理失效的内部监督机制,比拆除重建问题桥墩更为重要。

  摘编自新华社11月14日电文/姜琳、张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