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时评:茅台为什么没有一颗爱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1 13:12 来源: 新文化报

  11月29日,记者从世界奢侈品协会证实,“大概在一个月前,贵州茅台曾给协会打电话咨询进入全球100强奢侈品榜单事宜,随后双方还就一些资料进行了邮件往来”。但由于该消息传播造成的负面影响,茅台暂停与世界奢侈品协会的接触。协会负责人亦表示,茅台入奢够格(据11月30日《京华时报》)。

  至今仍令公众津津乐道的是,贵州茅台酒厂集团名誉董事长季克良曾这样明确表示:“我一直的主张都是要让老百姓喝得起茅台酒。”现实呢,比如你可能惊诧于890万元的天价,但不幸的是,一瓶1992年产“精装汉帝茅台酒”的拍卖成交价就是这个数字。更有意思的是,寄寓在茅台酒上的人际关系与官场哲学、文化异化与价值整合,据说已经成为一门玄妙精深的“茅学”。

  茅台可以成为奢侈品吗——这个问题就像一个已经早恋的孩子问父母说,我真的可以恋爱吗?孤立地看,茅台不就是一瓶酒,可以是下里巴人、也可以是阳春白雪。因此,很多忿忿者反问:茅台凭什么就不能成为中国版的轩尼诗、人头马、马爹利?这一问,慷慨激昂。仿佛潜台词就是说,不让茅台成为奢侈品纯属“羡慕嫉妒恨”。

  已经成为奢侈品的茅台,为什么没底气成为“LV”?这个问题,茅台将之推为“舆论压力”,背后的真实逻辑在哪里?答案很简单,茅台的营销策略,起码很大程度沾了“国酒”的光。“国”是什么意思?在其商品属性之外,附加了更多群体道德上的美感。譬如说“国情”,估计还没到可以奢侈的地步;那么,“国酒”领先一步,自己能不心虚吗?

  一会儿要以平民属性营销,一会儿又要以奢华身份混迹,都是为了赚点银子,哪个便利自然选择哪个。它和企业转型有“神马”关系,和舆论暴力又有“神马”关系?

  邓海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