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唐:请将保障房建成公共品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5 02:04 来源: 京华时报作为历史上最大的公共工程,保障房建设理当以建成公共品牌为目标。既让民众信得过,也让地方政府好经营。
彼消此长。在商品房市场陷入寒冬之时,保障房建设正如火如荼。在今年全国提前一个月、超额完成开工建设1000万套的任务后,住建部近日又下达了明年的保障房和改造房建设目标:700万套以上。面对新目标,各省市领导与住建部再度签下军令状。
相较于今年1000万套的目标,明年新建保障房任务明显下降。这是否意味着保障房建设力度在减弱,楼市调控有所变化?不是。实际上,明年的700万套力度不是减弱了,而是加强了。今年的1000万套强调的是开工率,明年不仅要开工700万套,许多今年开工的项目明年要竣工。这么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表明两点:中央政府决心下大力气将保障房作为房地产市场重要的供应主体,以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居住权问题,减少刚需给市场造成的压力;在明年稳中求进的政策基调确立后,保障房建设还将承担拉动下游行业,带动经济发展的功能。
遗憾的是,在已建成和交付使用的保障房项目中,或多或少地发现了质量问题,许多在建项目也存在同样情况。更有甚者,在保障房建设考核的压力下,有的地方用回迁房、福利房等冒充保障房。有个别地方的保障房定价缺乏科学依据,与周边商品房价相比,不具价格优势,致使保障房名不符实。
这些现象令人担心,有些保障房建设项目,是否将中央政府的决心曲解成了大跃进式的冒功;是否只注重量的完成,而忽视了质的保障;是否只关注政绩完成,而忽略民生所需。明年保障房建设目标定到700万套,实际上包含了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纠正准备。强调明年资金的到位,就是为保证质量创造条件。从政绩考核的角度出发,考核资金也比考核数量更能避免执行层面可能出现的偏差。
与商品房相比,保障房呈现着完全相反的利益曲线。建商品房,地方政府可能通过土地出让金及各种税费挣钱;建保障房,地方政府既要出地又要出钱,对地方财政是一大考验。但是,政府财政本就取自于民,理应用之于民。
各地与住建部签的军令状,是一种制度性的刚性规范,这很必要。军令状不仅应包括数量指标,更应该包括质量指标和详细的监管与查处办法。如此,才能让保障房建设得到切实保障。
保障房是政府主导的工程,事关公众冀望和政府形象。作为历史上最大的公共工程,保障房建设理当以建成公共品牌为目标。既让民众信得过,也让地方政府好经营。如此,这个大工程才有资格长期担当市场主体。
本报特约评论员楚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