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熊丙奇:教育产业化误导教育发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5 10:44 来源: 新金融观察

  据德勤发布的《教育培训行业报告》,2009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整个教育培训市场总值约6800亿元,在2012年,这一数字将突破9600亿元。

  近几年,新东方、巨人、学大、昂立、安博、卓越等一批行业巨头,其年营业收入过亿元的比比皆是。比如,IT培训的北大青鸟年收入超20亿元,新东方年收入超15亿元。良好的市场表现赢得资金的追捧,诱人的回报,也使得民营培训机构纷纷攻城略地,加速扩张。

  德勤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的研究显示,近年教育培训机构从最早的一间办公室、几部电话的模式,发展为成熟的连锁经营模式,大部分品牌教育培训机构都采取直营和特许经营的模式,在国内大中城市布局,快速扩张,行业正逐步走向成熟,全国性连锁品牌正在形成。

  但看似繁荣的背后,也同样难掩乱象。

  长期以来,由于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性质、定位、经营模式、监管机制等一直没有明确,民办教育培训也陷入了一面因受众旺盛的多样化教育需求而蓬勃发展,一面却因质量参差不齐、“乱象频出”而招致诟病的怪圈。

  事实上,教育培训市场的虚假承诺、误导学员、恶性竞争、卷款潜逃等丑陋现象已经屡见不鲜。

  新金融记者

  曹晓龙 北京报道

  新金融:教育培训行业受风险投资机构青睐的原因是什么?

  熊丙奇:自然是看好教育培训行业巨大的发展前景。

  一方面是目前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以及“大班额”的现状,导致在学校有效的学习时间内,老师没有精力照顾到每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另一方面则是现行教育评价体系比较单一,无非是分数、成绩。

  这样的话,课外的考试培训、学科培训就备受家长追捧。

  我曾经调查过一所重点中学,发现90%以上的学生都在校外上家教班。差生要补,好生更要补。

  新金融:日益规模壮大的教育培训行业,存在哪些问题?

  熊丙奇:从中国现有的教育培训机构看,存在门槛低、水平低、信誉低的问题。这些公司只要去工商部门注册一下就可以开班,还有一些不具备资质的也开班,在读大学生都可以来当老师。

  这种情况应该说相当普遍。很简单的道理,名师资源就那么多,并且按照规定,名师没办法大张旗鼓地在校外授课。再说聘请名师的成本很高,会让一些教育培训机构难以接受。

  另外就是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鲜明的特色。中国的家教也存在着盲目跟风、盲目选择以及盲目信任的问题。

  新金融:您如何看待一对一个性化教育?

  熊丙奇:这种由教育培训机构打出的“一对一个性化教育”名不副实。个性化教育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的教育,给学生选择空间。

  但是据我了解到的,这种只是“一对一”,针对学生个体,帮助其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没有个性化。在单一评价体系不变,学生的选择没有多元化。

  新金融:如何监管教育培训行业?

  熊丙奇:这一行业的监管,是一个灰色地带。教育培训业本身没有明确定位,国家把它当做公益事业对待,但它实际上更多的是营利性的、商业性的公司。所以说是按学校管理还是按公司管理,是教委来管还是工商局来管,就形成很大的矛盾。

  监管不明的问题,经常出现消费者权益无法保障的问题。不少家教机构承诺,一定让学生考到多少分数,实际上这种承诺基本上是无法兑现的。

  因为教育是个双向的过程,除了老师教,还要学生学。这也反映了我国教育发展存在误区和盲点。

  比如,把所有教育当做一个类型,把所有教育归为公益事业,把所有教育纳入学校管理,却对社会真实的教育需求视而不见,出现入托难、入园难等各种教育问题。而事实上,义务教育、非义务的全日制学历教育,应当属于公益事业,不能以产业模式经营;此外的课外学科培训、技能培训,实质是市场教育服务,具有明显的“产业属性”,不能再按公益事业进行管理。

  新金融:您如何看待以龙文为典型代表的教育培训机构的大规模扩张?

  熊丙奇:

  现在的培训行业存在一些盲目扩张、鱼龙混杂的现象。做大的前提是你要做强。如果说你不注重教学质量、师资建设、品牌特色等的话,就会在扩张路上,因为管理不到位而出现很多问题。

  新金融:目前,众多教育培训机构纷纷绕道海外资本市场,寻求上市。您认为未来有无在国内上市的可能?

  熊丙奇:这一问题,正可说明民营教育产业在中国的尴尬。

  “教育产业化”现在已被视为“过街老鼠”。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民间社会中,“教育产业化”观念十分时髦,那时民办教育机构空前发展,公办大学也趁机发展教育产业。

  可随着大学学费高企,上学负担沉重,一些大学品牌被滥用,学校变为“学店”,“教育产业化”遭遇社会质疑,被认为严重误导教育发展。受这一舆论影响,连“教育产业”也不敢多提,更别提让教育机构在国内上市了。

  像龙文这种营利性民办学校,正确的定位应该就是教育服务公司,应实行工商注册,纳入工商管理,这不是降低教育机构品质,而是对目前教育培训市场的规范,促使这些教育机构以优质教育服务,获得消费者信任,保障消费者权益,同时引导和激励更多社会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为受教育者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选择。

  如此,民办教育机构也才能在我国社会得到全面的认可,包括在资本市场上融资,不至于舍近求远奔赴美国上市融资。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