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费雪:日本买中国国债的中长期效应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7 10:44 来源: 大洋网-广州日报

  费雪 (财经评论员)

  临近岁末,是发红包利市的日子。根据媒体报道,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在12月25日至26日的中国之行中,借机对中国国债表示了购买兴趣。日方计划通过外汇基金特别账户购入最多100亿美元中国国债。

  这个红包并不算大,但言外之意却足够分量,迈出了重要一步。首先,这意味着7国集团成员第一次持有人民币债券,而且是以人民币计价,这对人民币债券资信乃至地位都有巨大意义。其次,从外汇储备而言,这一投资对于双方都是双赢。作为亚洲出口导向型模式的主要代表,中日双方目前皆依赖出口积累高额外汇储备。如何使得外汇储备多元化、保值增值将成为双方的主要隐忧。

  红包也并非没有回礼。经过福岛核事故,日本未来需要更多财政投入,其支出更依赖发债支撑。当前日本债务已经超过GDP规模200%红线,未来压力将会继续增大,如能通过购买中国国债吸引中国持有更多日本国债,那么对于未来日本国债多元化以及海外推广有益无害。

  目前中国已持有不少日本国债,特别今年上半年持续买入日本国债,数量超过2万亿日元。虽然数量不多,但因为日本无法购买中国国债,也曾引起日本国内某些担忧之音。如果双方可以彼此持有对方债券,这对于金融互信以及繁荣彼此本币而言,可谓更为市场化的解决方案,比起外交手段更有效。

  最后,站在宏观层面观察,伴随着中日双方经济依存度加深,需要在金融市场给予彼此更多信任。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中日之间关系无论政治如何变化,经济纽带始终保持紧密。从贸易数额而言,1972年邦交开始时仅仅为11亿美元,2010年则超过了3000亿美元。

  本次野田首相之行,在金融领域的其他合作成果也应引起重视。譬如中日宣布鼓励人民币与日元在两国跨境交易中的使用、同意加快财金合作等等。2009年以来,中国一直是日本的第一贸易伙伴,而日本是中国的第三贸易伙伴,但其中大部分跨境结算都以美元展开,既存在汇率风险,又无形中使得日元、人民币处于边缘化地位。如果上述举措成行,短期虽然效应不明显,但是对于推动双方本币市场繁荣尤其是人民币国际化意义更为深远,其成果将在中长期显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