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滞后式自我救赎出不了放心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7 15:10 来源: 上海金融报王艳春
国家质检总局近期公布全国液体乳品抽检不合格产品中,蒙牛“榜上有名”。其四川眉山工厂生产的一批次纯牛奶被曝黄曲霉毒素超标140%。继特仑苏
OMP事件、三聚氰胺风波和陕西学生喝蒙牛牛奶中毒之后,蒙牛再次陷入舆论漩涡。“致癌毒奶”曝光后,蒙牛在官网上对公众表示歉意,并称有问题的牛奶已被销毁和封存,未流入市场。
黄曲霉毒素、强烈致癌、超标140%,这些猝然而至的揪心字眼,宛如掷下一颗重磅炸弹。经历了三聚氰胺阴霾的人们面对国产奶品时已是战战兢兢,黄曲霉毒素这个拗口的医学名词轻易地引爆了公众那潜藏已久的焦虑和不安。强致癌物何来?蒙牛相关人士说“可能是个别牧场的饲料发生霉变,奶牛食用后导致原奶中产生黄曲霉素M1”。但仅仅以饲料发霉来解释强致癌物污染成品奶,即便是直接原因,也难掩其在奶源管控和质量监管上的乏力和缺漏。
犹记得三聚氰胺肆虐之时,不少人将矛头直指靠散户奶农供给奶源的模式,纷纷呼吁乳企自建牧场、自产奶源,以为如此便能从源头上“解毒”。之后,蒙牛等大的乳企也的确四处跑马圈地、自建牧场。据称蒙牛集团目前已拥有14座合作、参股的万头奶牛以上的牧场,占到全部奶源的78%,高于全国34%的平均水平。按说,拥有如此多可自给的牧场,蒙牛应能更好地控制奶源品质。
颇具讽刺的是,这次“中毒”的眉山工厂用的就是蒙牛自身的奶源。按下葫芦浮起瓢,自建规模以上牧场规避了散户饲养私自添加有毒物的风险,却难保自家奶牛的养殖、饲料环节正本清源。
想想也有其必然。像蒙牛这样的行业巨头,成批的收购和自建牧场本不是问题,相信其也知道自用牧场更便于监测控制奶源成分,只不过,在没有三聚氰胺危机之前,出于成本和利益的考虑,其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毒奶”吞噬了那么多孩子的健康之后,知道娄子越来越大、单靠遮丑式的公关已不能堵住公众悠悠之愤与恨的时候,才被逼以批量复制牧场的形式,来推行所谓“放心奶工程”。可非自觉的解围折射出一种侥幸和懈怠的心态,这让企业自身始终只能“被逼着前进”,不肯主动去严以律己和发现并解决问题。而黄曲霉毒素事件的骤然曝出,无疑是对这种“事前质检靠边站,事后割肉买安全”的滞后式自我救赎弊病的沉重注解。
以自建牧场为例,并非所有权归己所有,便可以对奶源安全高枕无忧,一个现代化的牧场从乳牛引进、养殖方式到饲料构成、挤奶管理乃至废物净化等每一个环节,都和最终消费者入口的牛奶是否纯净健康息息相关。这次黄曲霉毒素事件如是饲料发霉所致,那么,这种饲料又是因何发霉呢,是偶发的,还是饲料保管采购出现了疏漏?是只有这一批次产品,这一个牧场存在这个问题,还是其他牧场也存在类似隐患?这些接连而至的疑窦无一不在重重叩击着消费者的心———实现牧场自建之后又该如何确保奶源安全?
烂俗的道理往往就是最浅显的常识,只不过因为许多现实的诱惑令其蒙尘。蒙牛作为一家年盈利数十亿元的巨无霸企业,曾一度让人对其成为让国人引以为傲的模范民族企业充满遐想。然而,接踵而至的OMP门、毒物门、水军暗战门,却让这一行业巨人越来越出离人们美好的愿望。纾解黄曲霉素毒素困局,需要蒙牛以自我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来平抑狂热的谋利冲动,为自己来一场重新输入道德血液的刮骨疗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