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何志成:不要盲目地炒作人民币外升内贬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2 01:39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何志成(经济学家)

  截至2011年12月30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3009元兑1美元,与2011年初的6.6215:1相比,累计上涨了5.1%,较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3%的升幅再创新高;即期汇率盘中也一度创下6.3070元人民币兑1美元。

  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以中间价和即期汇率继续维持“匀速”上升的同时,2011年国内CPI仍然是持续高位运行,人民币的单位购买力在贬值趋势中,以CPI衡量,一年约贬值5.5%。这就让人有一种感觉:人民币汇率对外升值,人民币等额购买力在国内市场可以换取的实物越来越少,人民币对内出现贬值现象。很多媒体将此称为人民币“外升内贬”现象。

  人民币对内贬值是伪概念?

  人民币汇率对外持续升值,并不意味着人民币的整体国际购买力持续地升值。用经济学解读可以概括为两大原因:首先,汇率是国际间进行劳动力价值比较时的价值尺度。但这有两大前提条件,一是汇率充分市场化、自由化;二是外汇市场等同于商品贸易市场。这两个条件对人民币汇率来说都不存在,或者相距甚远,但有一点不可否认,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劳动力价值相对高估,人民币内涵的劳动力价值相对低估,作为市场要素的劳动力价格还比较低,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人民币兑美欧日等发达地区货币汇率还将持续升值。

  第二个原因是,人民币汇率的国际比较是不充分的,流入国际市场与外国货币进行劳动力价值比较的那一部分货币量是受到“管制”的。从供求两方的关系解释,就是美元、欧元盘子很大,供应量很充分,而人民币的国际流量很小,人民币汇率容易升值。换句话说,如果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人民币实现自由买卖,人民币汇率未必能够一路升值。因此,当人民币汇率真的有一天实现上下波动之时,离人民币自由兑换也就不远了。

  人民币国内购买力持续贬值更是个伪概念。严格意义上说,应该是“单位(或曰等额)人民币的国内购买力持续贬值”,不是中国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持续贬值。中国劳动者获得的人民币报酬在过去十几年是持续大幅度增加的,当然不排除分配不均,但是一个劳动者相对历史比较,收入是增加的,总的购买力也是持续增加的,中国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仍然处在升值趋势中。

  人民币失去保值增值功能?

  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劳动者消费的主体结构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以前是以温饱为主,现在则是以体面为主;以前只需要几种商品就可以“满足”人民的消费需求,现在可能需要几千种、几万种,与人民币相对应的商品或曰生产要素,有升有降。更重要的变化是,以前几乎都是吃光花光,现在很多劳动者都有了结余,有了财富,而这些财富绝大多数都是以人民币计价的。投资需求出现了,保值增值需求大幅度提升,而如何实现人民币资产的保值增值,成为广大劳动者普遍关心的大问题。因此,所谓人民币“外升内贬”的炒作,折射出全社会对人民币资产能否保值增值以及单位人民币如何实现“保值功能”的担忧。

  人民币是否失去了保值增值功能呢?这也是个伪命题。人民币购买力所对应的既有消费品,也有投资品,比如股票;还要兼具消费品功能的投资品,比如房地产,它们的价格是否永远贬值呢?肯定不是,关键是你在什么时候买。未来,人民币还可以走向世界,通过货币兑换实现保值增值,更有一个什么时候,什么点位进场的问题。买的时机对,买的东西对,就能够实现保值增值。

  我们也必须承认,过去两年,中国投资者普遍有这样的焦虑:存什么都不保值,买什么都赔,什么时候进场都不是好的“买点”。比如国家一直鼓励大家参加银行储蓄,即支援国家建设,自己也有利息收入。但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在单位人民币持续贬值的大趋势中,负利率周期很难逆转,一味地储蓄实际就是给国家缴税。很多国家在负利率时代,房地产和股票等资产价格都是涨的,但中国在2011年的资产价格却出现严重的贬值趋势,房价跌、股价也跌。因此人们很焦虑,尤其是有一点结余的劳动者。

  投资机会往往是跌出来的

  结余的人民币怎么实现跨时空的劳动力价值交换是个大课题,但不等于是个伪命题,因为这个通过努力是可以做到的。投资的机会往往是跌出来的,在中国更甚。

  相比劳动者的财富结余和贬值,各级政府的养老基金也是如此。过去几年总量增加,但相对通胀后的购买力都是贬值的,有些专家建议可以容许一定比例的养老金进入股市,但更多的专家坚决反对,认为老百姓的养老钱绝不能进入股市——遭洗劫。

  市场可能回答了这一点,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十几天以前开玩笑地对相关人员说,希望社保基金拿出一点点钱进入股市。很多经济学家立即反对,也有人说,那一点点社保基金不可能推升股市。但现在大家都明白了吧,郭树清的玩笑话其实是大实话——2100点附近既是历史大底,政策大底,股市之所以会一路低迷,就是要给社保基金、国投汇金等国家队资金砸出一个可以稳稳获利的大底,甚至还要给它们完成建仓做好舆论准备。当时若社保基金做好了进入股市的准备,且利用元旦节前的几天完成建仓,仅仅这两天,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虽然有些人说,中国不能进行长期价值投资,养老基金更不能。但争论永远是苍白的,关键是抓住时机,能不能抓住A股市场的大机会。

  无论是国家储备,还是老百姓的中长期储蓄,未来都必须寻找投资渠道和投资时机,才能实现保值增值。有人说,只能投资实体经济,不能助长社会金融资源 “脱实向虚”。这种说法表面上很正确,其实也是“伪的”,当实体经济到处都是产能过剩时,当实体经济缺乏创新能力时,投资实体经济的风险更大。

  避免人民币单位购买力贬值,这个说法本身就不科学,应该是力求实现人民币中所内含的劳动力价值,在跨时空的交换过程中争取最大限度的保值增值。对此,国家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比如像美国那样,不仅容许社保基金、养老基金参与多元化的投资,而且给予免税;比如容许人民币自由兑换,让中国的劳动力价值更自由更方便地参与国际市场交换;每一个投资者也有很多事情要做,而最重要的是学会多元化或曰鸡尾酒式的投资。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