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评论:外汇缘何得了肥胖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29 13:49 来源: 重庆晨报

  文/汤亚键

  人民币汇率在国际市场缓慢升值,国内民众的感觉却“冰火两重天”;美元国际市场表现疲软,其国内市场购买力却异常坚挺;人民币和美元在汇率和购买力上表现截然相反,而且“贬值”的美元仍在源源不断地流向本币“升值”的中国。

  人民币是国内惟一具备合法流通资格的货币,美元等外汇在国内不允许直接用于结算支付,即使是境内企业之间的原币划转,也需要向当地外汇指定银行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而央行又持有90%以上的境内外汇,因此外汇储备在很大程度上仅是代表国家财富和未来境外支付能力。人民币汇率的国际市场属性强,而币值即购买力的国内市场属性强。如果说汇率是各国央行货币政策比较、多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因素共同角力的结果,那么人民币币值稳定即购买力稳定则更取决于本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大多数民众不能直接到境外购物,就无法分享到人民币升值的红利,自然就体会不到人民币升值后的喜悦。

  人民币汇率升值和人民币购买力原本属于“井水不犯河水”的两个市场,但贸易、投资和资本的全球化为两者市场流动搭建了天然的通道,而央行短期多变、独立性趋弱的货币政策、渐进式的人民币升值则是人民币购买力下降的直接诱因。2005年我国确定了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三项原则,即将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一方面,市场在明示人民币将渐进式升值的预期下,加上加入WTO后国内的产能、生产力迅速得到释放的双重因素叠加,贸易顺差快步前行,跨国资本也纷纷投注中国,获得人民币升值和国内投资的双重收益,经常和资本项目多年来保持顺差;另一方面,外汇快速流入国内,在渐进升值的预期下,居民和企业持有外汇就意味着资产不断缩水,持有外汇意愿减弱,银行强制结售汇政策放开后,央行不得不“挺身而出”,承担起最后的持汇人责任,动用基础货币在外汇交易市场购买外汇作为外汇储备,加上货币乘数的放大,货币供应量大增。而出口导向的政策又导致商品大量地出口流向海外,货币供应量增长的速度远高于商品的供应量增长速度,币值购买力下降也就顺理成章了。

  渐进式的汇改是双面刃,它的确对目前外汇储备臃肿、通胀居高不下、出口依存度过高、内外两种市场资源错配、市场信号混乱等种种弊端难辞其责;但另一方面,将这些问题完全归咎于此也有失公平,毕竟这种渐进式的汇改为出口企业产业调整、做大做强赢得了时间和空间,出口多年不断增长就是最好的明证。今天面对如何消除外汇储备的“肥胖症”的苦恼,总胜过了往昔为外汇储备“营养不良的饥饿症”的提心吊胆。历史不能假设,时代无法回到人民币汇改升值的起点,笔者更倾向认为,渐进式的汇改是中国全球化进程中不得不交的学费。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