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巴曙松:服务小微促金融转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29 14:59 来源: 《财经》杂志

  小微企业经营状况的高风险性与银行放贷的审慎性原则显著冲突。提高小微企业信贷的可获得性,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应尽量减少银行业风险防控的负外部性

  今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从当前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现状来看,金融服务实体将成为未来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原则。

  金融与经济转型应良性互动

  金融业根植于实体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必须与实体经济相协调,通过转变金融业发展理念,促进金融业自身快速发展,可以实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金融既是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又是资源配置、资金融通的工具。

  加强金融业经营模式转型,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促进消费、投资和出口均衡增长模式的转变、推进自主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这也是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着力点。

  同时,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其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和条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质是一次深刻的经济变革,将对经济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对金融业产生大量新的需求。

  例如,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民生、扩大消费、中小企业发展、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会产生大量新的金融需求。

  这将推动金融服务实现如下关键性转变:

  一是金融部门从主要服务于大企业转向服务大企业和小企业并重,着力于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减轻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挤出。

  二是金融部门从主要服务制造业转向农业、制造业和服务并重,着力于强化对农业和服务业的支持,促进产业转型。

  服务小微是金融转型突破口

  从全球范围来看,小微企业贷款对于任何金融体系来说都是一个艰涩的命题。

  小微企业经营状况的高风险性与银行放贷的审慎性原则显著冲突,因此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小微企业能从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数量都受到了很大限制。

  根据中华全国工商联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规模以下企业中有90%的企业没有和银行发生过任何借贷关系,而微小企业中95%没有和银行发生过任何借贷关系。

  中国小微企业贷款难的特殊之处还在于,在信贷紧缩中小微企业往往是首当其冲的被挤出对象。

  原因在于:第一,金融定价机制紊乱导致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不足。

  2011年以来,以数量调控工具为主的、稳中偏紧的货币环境有利于大企业发挥信贷条件优势。

  同时,由于利率水平整体较低,无法反映实际的资金成本,使得大小企业在资金使用效率上的差异无法得到体现。

  第二,银行传统的抵押信贷方式导致对轻资产的小微企业支持不足。

  现有的银行融资体系习惯于资本密集、重资产的工业企业,企业需要拥有足够的固定资产进行抵押才能从银行获得贷款。

  而小微企业往往集中在流通商贸、服务业等轻资产的行业,难以获得银行信贷支持。

  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产业升级是重要的内容,中国经济正在从依赖资源粗放投入的传统制造产业转向集约发展的一、二、三产业协调均衡的产业结构,普遍特征是从重资产转向轻重资产并存,从有形资产转向无形和有形资产并存。

  这对于银行在缺少抵押品的情况下提高风险甄别、定价能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也是银行经营开始逐步分化差异的起点。

  小微企业作为轻资产的信贷对象,同时其风险特征又能够充分体现利率差异化,无疑是银行寻求转型的重要突破口。

  对银行来说,服务小微企业也是在当前资本约束不断强化背景下的现实选择。

  过去以量补价、以外延扩张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经营模式过度消耗资本占用,难以持续,从而倒逼银行调整业务结构和赢利模式,转向资本节约的多元化业务模式。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规定,中小企业贷款在权重法下适用75%的优惠风险权重,在内部评级法下比照零售贷款适用优惠的资本监管要求。对于面临较大资本缺口的银行业而言,服务小微企业显然还有降低资本消耗的现实意义。

  一些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已经做出了积极探索。

  例如,民生银行定位于“小微企业银行”,从商贷通到小微金融2.0,不断创新小微企业的风险管理手段,并成立了服装、翡翠、水产、石材、茶叶等特色行业的专业支行。

  截至2011年底,民生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经达到2400亿元,贷款户达到14万户,支持了150万人的就业,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构之一。

  风险定价引导银行服务小微

  小微企业本身具有规模小、收益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弱、贷款违约率高、缺乏合格抵押品等特征,作为风险厌恶的银行对其贷款的成本和风险溢价相应较高。

  从金融机构的成本、风险和收益匹配角度来看,给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并不符合大型银行最优的市场行为。

  这也是为什么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特别是在信贷资源配置比较紧张的条件下,信贷配给向经营风险相对较小、谈判能力更高点的企业倾斜,使得银行贷款更偏好大型国有企业,大企业获得信贷支持的优势更加明显,小微企业面临较为严峻的信贷挤出压力。

  要提高小微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有以下几个可选途径:

  一是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多层次信贷市场,大力发展小型金融机构。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具有天然的对接性,能够为小微企业提供“量体裁衣”的服务。

  二是让资金价格“随行就市”,根据“收益覆盖风险”的原则,真实反映银行在小微企业提供信贷中承担的风险及成本。

  三是提高小微企业信贷的风险容忍度,监管部门在呆账准备金税前扣除、不良贷款税前核销等方面提供匹配的优惠措施,提高商业银行开展此类业务的积极性。

  目前,小微企业信贷服务的金融监管环境在逐步优化,包括对中小企业贷款增速的要求、不良率差异化考核、专项金融债的发行等。

  金融体系的完善以及小型金融机构的建设则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因此当前最为直接有效的途径无疑是发挥风险定价在信贷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尽可能推动金融供需方激励兼容。

  尽管这可能表现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抬升以及银行利润增长,但是,从整个经济运行的角度来看,让风险定价引导银行的信贷配置应当是最有效率的。

  从国外的经验看,若将银行对大企业的融资比做批发业务的话,则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当属零售业务。

  由于中小企业要求的每笔贷款数额不大,但是,每笔贷款的发放程序、经办环节,如调查、评估、监督等都大致相同,银行贷款的单位交易成本上升,因此对于同样数额的贷款,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较大企业而言,单体成本大很多。

  这使得中小企业少量的资金需求量将使其融资利率比上规模的资金融资利率平均高出2个到4个百分点。这仅仅是从操作成本的角度考虑,再加上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更易受经济波动的影响,不确定性程度高,风险也更大,由此小微企业所承担的风险溢价显然更高。

  对于前段时间媒体热议的“银行利润高”,更要看到银行在向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中承担的风险,以及逐步摈弃抵押品信贷转为信用信贷中识别和管理风险付出的成本。

  比如,民生银行为服务小微企业推出了小微金融提升版2.0,计划三年时间建立100家-150家专业支行,为特定产业的小微企业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创新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手段,逐步提高保证、信用等非抵押方式在贷款结构中的比重等。

  如果仅仅盯住银行的利润,强制运用行政手段拉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那么对于银行来说理性的选择显然是选择安全边际更高的大型企业,小微企业则不得不转向成本更加高昂的民间借贷资金,实际上成为违背风险定价规律成本的最终承担者。

  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从长期来看,提高小微企业信贷的可获得性,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应尽量减少银行业风险防控的负外部性。

  首先,要用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完善小微企业财税支持措施,切实降低中小企业税费负担,进一步落实税前拨备、呆坏账核销等对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的优惠财税政策,并鼓励地方政府建立小微企业风险补偿基金,降低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成本。

  其次,要引导银行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降低贷款定价和管理成本,鼓励银行建立不同类型的业务单元和专业化的经营团队,在风险防控上加大创新力度,推广存货、应收账款、专利权等动产或权益质押,降低小微企业贷款门槛,减少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最后要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市场的合理竞争,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更多选择。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作者:巴曙松/文 】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