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瞭望东方周刊:技术难解春运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30 12:04 来源: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本刊评论员

  客观上,实名制、网购增加了“黄牛”倒票的技术难度,较有效地遏制了倒票行为,但这些举措仅仅缩小了过去被黄牛票制造的供给差距,并不会增加供给总量

  2012年春运再次以新的数字刷新了历史。在国新办2012年春运工作新闻发布会上,铁道部副部长胡亚东介绍,预计春运期间(自1月8日起至2月16日止),全国铁路将发送旅客2.35亿人,同比增加1352万人,增长6.1%,日均发送旅客588万人,同比增加34万人。

  铁路部门表示,为了方便旅客购票,各铁路局全面实行互联网售票、电话订票和电子支付票款,扩大车票实名制范围,完善实名制售票、验票工作;进一步改进学生、农民工往返团体票业务,方便学生和农民工购票;开展 “猎鹰战役”,严厉打击各种倒票行为。在运输能力、购票、乘车等方面,铁路部门就今年春运已采取了一系列向农民工倾斜的措施。在2011年12月28日就启动了农民工临客运输。其中,春节前安排主要用于农民工运输的临客279对,节后303对。

  考虑到部分农民工不熟悉上网购票的实际情况,铁路部门实施了电话订票与互联网售票同步优先的方式,开通电话订票的线路达10.8万线。同时,在车票预售期之前,采取简化手续、放宽限制、延长办理时间、上门送票服务等方式,为农民工优先办理团体票,而且对500人以上的团体还安排开行专列。

  即便如此,农民工买票难的问题依然见诸报端。在温州打工的渝籍农民工黄庆红致信铁道部,倾诉自己的买票资格被网购剥夺,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人们对网购车票的热烈讨论。媒体大量报道了售票网络登录难、提交订单过慢、余票无法查询、网络吞钱不出票等问题。

  客观而言,出现上述问题,情有可原。任何新生事物,总有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但就网购而言,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民工群体的特点。不少农民工对网络购票流程较为陌生,何况网购还要办理网上银行,加之相关网站流量拥堵,对他们而言,排队拼体力可能更为现实。但在网购抢票且车票有限的情况下,能有多少票让他们返乡?

  年年春运票难求,追其根源,在于要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将两亿多人口从一地安全运至另一地。尽管在春运期间动用非常手段,最大程度对铁路运能进行调配和深挖潜力,也难以满足人们春运出行的需求。

  表面看,这表现为一个短时间内的运能不足问题,但实则是城乡二元体制和地区发展差距造成了这样的现象。

  两亿农民工春节期间不得不长途奔波,固然有中国人的春节情结在内,然亦反衬出城市所能吸纳的农村人口有限,城市化进程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由于城市里的农民工在社会保障、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存在障碍,难以真正融入所在城市,导致他们不得不候鸟般地在农村和城市之间来回奔走。

  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大了劳动力流动的规模,给交通运输造成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旦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与东部间的差距缩小,农民工能在家乡就业,那春运压力势必变小。

  在一时无法解决人口自由流动和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前提下,要想解决春运一票难求的问题,只能寄望于铁路运能增加。问题是,铁路运能注定不可能增长到满足春运的程度,否则,铁路在其他非春运时期将会出现巨大的运能过剩。这决定了春运难题无解的困境。

  客观上,实名制、网购增加了“黄牛”倒票的技术难度,较有效地遏制了倒票行为,但这些举措仅仅缩小了过去被黄牛票制造的供给差距,并不会增加供给总量。

  所以,指望从技术角度解决春运买票难问题,并不现实。要从根本上解决票难买问题,唯从加快城市化,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着手。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