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王军:避免经济硬着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30 15:27 来源: 《财经》杂志

  外需可能继续疲弱。但巨大内需潜力、资本潜力、劳动力潜力、技术潜力、土地潜力以及民间创业创富潜力,将支撑中国经济延续增长势头

  去年最后几个月,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和物价回落的势头均出乎意料地快,以至于国内外对于2012年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心再次浮现。仔细分析,这种担心略显多余。

  机遇大于风险

  人们“看空”中国经济的理由无外乎:投资下滑、消费不振、出口萎缩导致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熄火,和欧美一样陷入“二次探底”泥潭的可能性加大;房地产市场在调控高压下面临崩盘和泡沫破灭风险,海外热钱大量逃离;地方政府债务平台大范围违约,进而酿成中国版的“债务危机”;民间融资风险失控,蔓延至更多省区,中小企业大面积破产倒闭等。

  同时,市场普遍关注的中国经济风险,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短期内经济增速回落风险存在,而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制造业转型升级、内部消费真正启动、服务业快速发展、收入分配更加公平等中长期问题,则中国经济难免会落入悲惨的“中等收入”陷阱,因而中长期风险还要大于短期风险。

  第二,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民生问题还未完全解决,对民主的诉求也很迫切,两大问题在转型期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就是,对政府和社会的不满更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引爆社会危机,因而非经济风险要大于经济风险。

  第三,如果说国内的各种问题更多是想不想解决或急不急解决的选择,反观国际,各种矛盾仍处于能不能解决的危险境地,国际风险要大于国内风险。

  这些担忧有一定合理性,但展望2012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并不悲观,发动机没有熄火。

  具体来看,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仍有继续提升的空间,投资继续平稳增长可以预期,出口竞争力相对其他国家依然强盛,短期内不存在较大幅度降温的可能性,不必过度担心“硬着陆”风险。2012年经济增速下行的风险仍处可控范围之内,下降的过程也是温和与平稳的,中国经济料将呈现“低开高走”的态势,整体仍将保持平稳,不会大起大落。

  虽然欧美等发达经济仍处于不确定风险之中,中国的外需可能继续疲弱。但巨大内需潜力、资本潜力、劳动力潜力、技术潜力、土地潜力以及民间创业创富潜力,还有可发挥空间。这些内生于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将支撑中国经济延续增长势头。

  进一步看,如果能通过体制改革、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断地释放增长的潜力和发展的活力,中国完全可能实现未来10年到20年、甚至更长时期的增长。

  宏调重点转向

  2011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2年要“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以期“稳中求进”。由此,稳定增长成为宏观调控新的首要任务和主要目标,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

  虽然“积极加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基调保持不变,但政策执行重心和力度已发生改变。2011年,财政、货币两大政策的实际执行都偏紧。2012年,基调虽不变,微调会实现。比如,财政政策的重点将会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货币政策则将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总的来看,积极的会更加积极,稳健的会略微偏松。

  2012年货币政策基调仍是“稳健”,但此“稳健”非彼“稳健”,应是稳中有松、稳中偏松,应是稳中求进、动态优化。也就是从实际偏紧回到真正“稳健”、中性的基调上来,有望对三农领域、中小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民生项目、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等进行定向宽松。

  在2012年上半年,央行应当会以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为主,将根据外汇占款变动情况及国内资金变化,适时适度向市场注入必要的流动性。央行有可能较大力度或连续多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期间不排除适当动用利率政策工具。

  2012年财政政策的重点将继续是税收体制改革。这是解决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很多深层次问题的关键,也是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既符合学理又顺应民意的好事情。

  2011年中国先后出台了上调个税起征点,上调小微企业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启动资源税及增值税扩围等系列改革。

  可以预见,2012年这些改革还将继续深化和完善,而且也会有一些新的改革举措陆续出台。

  比如,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和房产税改革试点,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全面改革资源税制度,研究推进环境保护税改革。

  总之,2012年积极财政政策还是以减少收入为主、加大支出为辅,也就是以结构性减税为主。

  寄望中等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这在当前形势下非常有必要。不论扩大内需,还是调整结构,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都离不开居民收入的提高,其中特别是作为中坚力量的中等收入者收入的明显提高,才能形成新的潜在经济增长动力之源。而在这方面,我们最近几年恰恰做得还很不够。

  从中共十七大正式提出要“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以来,沪深A股市场以整体下跌近70%作为回应,绝大多数投资者损失惨重,完全没有起到“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应有的作用,广大中等收入者根本无法借此享受中国经济成长的成果。这也反过来说明,中央此次提出“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仍然是任重道远的挑战,尤其需要具体可见的政策落实。

  未来要增加中等收入者收入,就需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和财税体制改革、积极调整收入分配格局,逐渐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适时出台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另一方面,应加紧推动证券市场转入健康发展轨道,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从根本上增强居民、尤其是中等收入者的持续投资和消费能力,从而将构成中国资本市场走向健康发展的最大利好。

  人们期待,沪深A股市场这只“不死鸟”在2012年迎来新生,不要再继续跌势不止。经历了两年黯淡表现,一方面中国经济在2011年持续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中国股市却“熊冠全球”,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的尴尬反差令人深思。

  展望2012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可能有所放缓,但基本面也不至于太差,宏观调控相对于2011年有可能更趋向适度宽松,这将构成资本市场好转的基本前提。同时,证券监管部门的新任掌门人已经提出一些改革思路,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关于“建议养老金、公积金投资股市”等公开表态,对促进资本市场好转也会有积极作用。

  只要政策着力点与中国经济的核心症结相对应,进一步培养并刺激内需潜力,2012年中国经济可避免硬着陆。

  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

  【作者:王军/文 】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