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牛日成:政府能否革自己的命是真假改革试金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7 15:54 来源: 金羊网-羊城晚报

  首席评论

  “这次我们要拿出革自己的命的勇气,真正使政府职能归位,理顺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完善广东市场经济体系。”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广东团开放日,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强调,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革命革到自己的头上,是真改革还是假改革,是口头上说改革还是实际上促改革,对政府是个大的考验。

  恰逢邓小平南方谈话二十周年的特殊年份,“改革”成为全国两会的最大热词。“改革”一词在温家宝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69次,“加快推进政府改革”纳入六大重点改革之一。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热土,广东作出给力的回应———对行政审批制度动刀,提到“革自己的命”的层面上,其勇气与决心之大不言而喻。

  政府行政审批制度繁冗,处处设“卡”,遭诟病已久。广东在全国率先冲破传统计划经济藩篱、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进程之中,对行政审批事项多如牛毛的痛感尤甚。最近10年间,经历四轮大刀阔斧砍掉行政审批逾2300项,下放或委托424项,不可谓不够狠,却依然难称大功告成。最明显的一个表现是,很多事项摇身一变为备案,实则仍为审批,换汤不换药。

  现实中,带有传统计划经济浓厚色彩的行政审批制度与市场经济发育需求不相容的矛盾日益凸显出来。去年引发关注的东莞“助学达人”坤叔申请注册“东莞市千分一公益服务中心”奔波六七年被拒、直至省领导批示才如愿以偿一事,只是一个被舆论围观的例证。即便是取消2300多项行政审批之后,政府依然要继续“革自己的命”,各行各业受到行政审批阻滞的事还有多少可想而知。

  行政审批过多过滥最现实的弊病是,每一道行政审批手续就是一道“关卡”。大红公章与一纸批文成为一些政府部门维护部门“权威”、利益与官员以权谋私的工具,要过关就得“烧香拜佛”。如朱小丹所指,审批过多过滥,再加上审批权力得不到应有的制约和监督,就必然产生腐败,这样的例子确实太多。可见,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需进一步发力,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伴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成为普遍共识,邓小平“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的警语被再次郑重强调,政府工作报告将政府改革提高到政治层面之上。汪洋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初期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意识形态之争,现在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利益格局的影响。显然,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其意义不仅是扫除审批关卡繁多对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障碍,而核心是“权力结构改革”以扩大民主,强化公权力的监督,调整现有的利益格局和不同的利益取向,冲破“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这是政治和行政改革的要义之一。

  同样重要的是,减少审批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必然选择,革除政府的“有形之手”过多地取代市场“无形之手”的弊端,才能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建立法治廉洁政府,真正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唯此,市场经济体制的生命力才有望得以充分迸发。

  以“领风气之先”著称的广东,如今再次掷地有声地提出政府要“革自己的命”,政府能否彻底摒弃权力自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的确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官员,对于权力的迷恋都不是“拿得起放得下”的简单问题,而蕴含着权力与利益的复杂缠绕。一些政府部门戴着“名备案实审批”面具,决定这场“革命”需要外部力量的制衡。

  因而,改革改到政府头上,检验“真改革还是假改革”,除了政府自身的勇气与决心,能否“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政府”就是一块试金石。人大监督举足轻重,当然值得寄予厚望,但舆论、民间组织、公众等社会各方力量监督的并行同样不可或缺。

  两会快评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