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母亲逼子进国企显示国企依旧家族化世袭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2 10:59 来源: 法治周末

  母子二人极端做法的背后,是关于"国企"与"民企"的差别效应的反思

  法治周末记者 赵晨熙

  家住在河北的刘喜梅三年间十次到重庆,她的目的只有一个———劝儿子回河北老家,到国企端个“铁饭碗”,儿子冉杰希(化名)却习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工作生活,不愿进国企。为了拒绝母亲,三年来,儿子换地址、换手机,丢了工作、丢了女朋友。

  有网友将此事戏称为过激版“孟母三迁”,其背后暴露出的国企单位种种“潜规则”再次受到网友们拷问。

  价值观导致“母子之战”

  刘喜梅是河北高碑店人,与丈夫育有三个孩子。在二儿子冉杰希离家到重庆上大学期间,刘家大儿子大学毕业,进入父亲所在的国企上班。刘雪梅非常欣慰,更是对冉杰希进国企充满希望。

  对此,冉杰希有自己的想法:“希望能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而不是守着一个铁饭碗,平平淡淡地过一辈子。”

  尽管父母极力劝说,冉杰希还是决定供职一家商贸公司。

  为了说服儿子,刘喜梅前后十次从河北到重庆,从好言相劝,到后来打、骂、闹。历经三年战争,27岁的冉杰希不愿再见母亲。

  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争论,不少媒体参与其中,试图挽回母子间的感情。

  网友“YC”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看了这位母亲的故事我真的被感动了,无论孩子如何对你,你对孩子的爱多年来从未改变和减少过!”

  对刘喜梅的某些做法,网友“YC”并不认同:“凡事都应讲求方法,即使孩子不能理解一片苦心,也不应用吵闹甚至拆散他感情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孩子因此没了女朋友、没了好生活,这也不是你所希望的。”

  “去了国企会更加稳定,父母都深知生活的艰辛,是不会害你的。”网友“冷眼看客”好言相劝,“虽然她的所作所为伤害了你,但要相信她只想让你过得更好。”

  网友“朱乾”则批评冉杰希的幼稚:“我是过来人,国企的孩子拥有更加稳定的前途那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许多父母竭尽所能的原因。不要因为年轻时的倔强和任性,断送掉自己的前程,老了会后悔的。”

  放弃好的工作前程,甚至不惜与母亲反目,冉杰希的做法虽然在一些网友看来有点不可理喻,但还是有网友支持他:“年轻人应追求自己想要的未来,母亲也该放手了。”

  网友“娜塔莎”力挺:“好样的,年轻人就该坚持自己的信念,走自己的路,相信自己的选择,我的青春我做主。”

  网友“海子”呼吁:“母亲的做法已经超出了一份纯洁的母爱,而演变成一种强迫手段。我们感谢父母赋予我们的生命和对我们的照顾,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向往的生活,请尊重我们的选择!”

  网友“落叶”则试图说服母亲:“如今不靠家里,只靠自己去闯荡的年轻人多么可贵啊,您应该感到欣慰才对。让他去自由飞翔吧,相信他不会错的,一定能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更有网友认为这是“价值观不同惹的祸”,是两代人出现的代沟问题。

  网友“马波”表示:“国企的铁饭碗在如今严峻无常的就业形势下确实具有一定的诱惑力,可是对那些害怕一辈子平淡、平常、平凡,对人生有着坚定理想的年轻人却是可能导致自己懒惰的火坑。母亲跟儿子需要在无比深的代沟之间架起一座桥。”

  评论员郭遇斋也指出,母亲执著儿子进国企,是生活的体验,现实的反映;而儿子血气方刚,追求自由飞翔也是人之常情。从情理上说,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是两代人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完全不同,价值观也必然不尽相同。

  郭遇斋认为:“父母对子女择业的关心,固然有一定合理性,但还是要多尊重子女的兴趣爱好,从旁引导,而不是越俎代庖。应多一点宽容和理解,让孩子独自闯天下。”

  网友们众说纷纭,有的劝母亲放手、有的盼儿子回心转意,大家都希望这出“悲剧”能早点结束。

  国企想进就能进?

  反观这出“悲剧”事件背后的隐喻,远比事件本身复杂。

  三年来先后十次劝说儿子进国企,这里固然有母亲的执著,但网友们不禁要问,国企的大门难道一直在为冉杰希敞开着?他想进就能进?

  网友“海子”一语中的:“孩子的父亲是国企员工,这就是最有用的‘通行证’,职工子女毫不费力就能进国企,这种‘萝卜招聘’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吧!”

  的确,从现有报道中不难看出,因为其父国企职工的身份,冉杰希的哥哥毕业后很顺利地直接进入国企工作,摆在冉杰希面前的,也是一条通向国企大门的“畅通大路”。

  虽然应届毕业后并没有“顺利”进入老家的国企,但其父托了领导,就争取到了去重庆另一家国企单位上班的机会,这真是“天下国企是一家,职工子弟走天下”;所学专业不对口,单位也先要人后培训,看来只要是职工子弟,国企“绝对不抛弃、不放弃”。

  为此,评论员成彪将国企比作一个“顽固的母亲”:“尽管外面的改革浩浩荡荡,国企内部队伍却仍然搞着‘近亲繁殖’,有用的没用的,制度符合的不符合的,专业对口的不对口的,只要是职工子弟统统可以进来。企业生存发展被摆在其次,职工福利待遇放在了第一位,这不也是一种‘异化的母爱’吗?”

  国企招聘的“世袭制”已然不公,而与其他私企、中小企业相比,国企拥有的种种“优待”则更显得有失公允,这也正是会出现“逼子进国企”这种怪现象的根源所在。

  有评论认为,国有企业,尤其是垄断行业的国企,工资高、福利好,工作轻松确实是现实,进国企就不愁生活不幸福的思想更是人们在实践中得出的结论。

  评论分析指出:“尽管如今的市场经济发展,允许国企破产,但大量的国企依然在政府的强力保护之下,尤其是涉及国家经济命脉和处于垄断经营地位的国企,有国家财政在背后支撑,即使出现资不抵债情况,也有国家信用为其担保,不会让其破产倒闭。这也让国企工作成为名副其实的‘铁饭碗’。”

  对此,评论员何勇建议:“在看到母亲逼子进国企这出闹剧之后,我们更应加快国企的社会化和市场化改革,实现国企员工来源的社会化和全民化,消除国企员工的家族化、世袭化,以此来废除类似事件生存的土壤。”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