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警惕村镇银行成新圈钱工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31 07:36 来源: 中国经营报

  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推出了12项金融综合改革大纲。尽管此次改革试点内容鲜有亮点,在重大问题上似乎缺乏“突破”,但有关村镇银行的政策宽松信号成了专家和媒体解读的热点,“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村镇银行”,让人们仿佛看到银行业大门向民间资本敞开之前的一缕晨光。

  自2006年诞生以来,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其门槛低的显著优势,得到社会各类资本的青睐,到去年底已达726家。如今新利好政策一出,这股兴办村镇银行的热潮势必会更加汹涌。特别是日益为资金来源受限而“殚精竭虑”的小额贷款公司可以转制成村镇银行了,从过去只能玩自己的钱到以后可以吸收公众存款的“质变”,会给民营资本描绘一幅多么激动人心的美妙前景。

  然而,村镇银行也并非就是搞活农村金融和民间融资的唯一法宝,其自身发展、规范和监管仍需客观评估和有效加强。

  回顾五年多的成长历程,我国绝大多数村镇银行在监管部门的引导下,坚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绝对控股的原则,广泛吸收企业和个人资金入股,以资本为纽带,组建独资或股份制公司,并按“法人治理”原则,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架构。同时,大多数村镇银行的业务发展较快,逐渐占据当地市场十分之一的份额,存贷比也快速攀升到50%以上,并且明显提高了资金配置效率,较好地发挥了县域“资金蓄水池”的作用。

  但是,村镇银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不容低估。首先,由于主发起人情况迥异,对“三农”金融商业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具体推进路径的认识不同,导致村镇银行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不尽清晰,很多村镇银行有成为“类分支机构”倾向。而以后更多民营资本要进入,甚至“主政”,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其次,由于出身“草莽”,难免发展冲动有余而审慎意识不足。村镇银行股东和经营管理层普遍存在“做大做强”想法,部分村镇银行会对地方政府过度依赖,超比例贷款和跨区域经营,个别的还将贷款投向融资平台。再次,农村金融毕竟基础薄弱,村镇银行受到的网点、技术、人员等瓶颈因素制约非常明显,同时,业务上简单复制,针对农村经济特点和当地情况的金融创新不足。最后,中央和地方相继出台了很多政策扶植措施,但目前未兑现、难落实的不少,相关配套政策也不完善也欠合理,这使得村镇银行生存发展仍然艰辛。

  因此,尽管有了政策春风,但村镇银行切不能变成一哄而上的另类圈钱游戏。

  至少要做好四件事:第一,准确市场定位。为了让村镇银行既姓“农”,又有赚,应进一步明确“三农”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将 “三农”概念扩展至“县域”。第二,明确资质要求。有关监管部门应尽快修订村镇银行准入标准,通过提高资本充足要求,降低单户贷款的许可比例,严格投放当地存贷比考核,适当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等方式。第三,改善生存环境。一方面,建立和完善村镇银行技术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改革现行财税扶持政策,更好地发挥其激励导向作用。第四,推进金融创新。比如,进一步简化授信程序和审批手续;审慎试行循环贷款、应收账款质押等信贷品种,逐步提高信用贷款比重,为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效资金支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