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国元:成品油倒推定价违背市场经济基本精神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0 07:53 来源: 证券时报作者:肖国元
2012年3月19日,国家发改委决定自20日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提高600元,相当于90号汽油和0号柴油零售价平均每升分别提高0.48元和0.52元。提价后国Ⅲ标准93号汽油每升8.21元,粤Ⅳ标准93号汽油每升8.37元。
此番油价涨幅远超350-400元/吨的市场预期。对此国家发改委解释说,2月8日成品油价格调整后,受伊朗核危机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油价大幅攀升。2月下旬和3月上旬,美国西得克萨斯原油和英国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分别达到每桶109.8美元和126.2美元,均创2011年4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2月24日,国际市场三种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上涨即超过4%,到本次提价前涨幅已超过10%。因此,国家相应提高了国内汽、柴油价格。
国内成品油之所以涨价,是因为国外的原油也涨了。在价格管理者看来,这是合情合理、天经地义的事。不过,即使消费者抱怨油价上涨,但大多数人大抵也认同这样的涨价逻辑。然而,这样的逻辑是有问题的。那么,究竟该怎样评判这样的涨价逻辑,怎样看待成品油与原油价格之间的联动关系?
倒推定价并非常态机制
从学理上讲,成品油定价机制本质上就是倒推定价法。我们知道,一般而言,商品的价格是由各种成本加上利润构成的。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财务成本、销售成本、运输物流成本以及不同环节中间商的利润等。用数学等式来表示,就是商品价格P=原材料成本R+工资W+财务成本F+销售成本S+运输物流成本T+利润M。假如A商品的价格定为P,那么根据上述理论,我们可以列出下列等式:AP=Rp+Wp+Fp+Sp+Tp+Mp。
从上述等式可以看出,当商品价格一定时,其各个组成部分的数额大体上也是可知的,各有一个确切的数目。因此,如果将价格进行分解,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各部分在总价格中所占的份额。于是,我们似乎可以在总价格已知的前提下,核算出各种成本的数目。或者,在知道总价格变化比率的前提下,根据其组成部分在总价格中所占的比重,我们同样能够计算出各部分在变化条件下的成本价格,由此确定各部分对总价格的贡献率。
在我国,许多没有实现市场定价的商品与服务的价格就是以这种思路为基础制定的。也就是根据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确定商品的最终价格。
从静态角度看,这种将总价格分解成几个组成部分的做法没什么错,也与当时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即在总价固定、成本各组成部分固定、利润固定的前提下,各因素之和等于总价格。同样,将总价格分解,也可以得知各因素的数值。就像10=3+3+4与3+3+4=10两式恒等一样。但是,如果以为商品价格都能如此确定,并且将这样的做法固定为所谓的“价格形成机制”,那就大谬不然了。
价格的本质是刺激与奖励
其实,价格的实质是变化,而不是静止不变。不仅价格总数是变动不居的,其组成因子更是千变万化。这就是市场的魅力与生命力所在。如果价格是固定不变的,或者按着一个固定的比率变化,那等于说,不管企业是否尽力,不管员工是否努力,都可以风雨无忧,稳坐钓鱼台了。这分明丧失了竞争求变的市场精神,是一种养懒汉的机制,与市场经济的基本精神格格不入。
而将组成商品价格的各部分看成是固定不变的,或者是按照一个固定比率变动的机制固化在商品价格形成机制中,更是荒诞不经。这种定价机制会彻底消弭生产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与进取心。由于各自的价格都能如数计入总价,这样一来,原材料供应商可以稳赚不赔;工人懒洋洋,不求上进,每月可以工资照拿;物流运输业老牛拉破车,照样能分享利润;其他中间商偷工减料,也可以得到自己应有的一份。这就是倒推定价法的实质。假如这样的局面持续下去,世界会变成怎样,是不难设想的。
成品油形成机制的后果
国内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就是按照上述思路设计的。用公式来表示,就是:成品油价格=原油成本+炼油成本+包括炼油厂、批发商以及零售商等在内的各个环节的利润。在这样的机制下,原油价格是成品油价格的刚性组成部分,价格高低对于油商而言无所谓,反正都能计入成本由消费者承担;而炼油厂只不过对原油进行加工提炼,利润早就有定数。即使亏损,炼油厂还可以借口非市场定价受憋屈向政府申请财政补贴。因此,其技术工艺无足轻重,管理创新也变得可有可无。因为这些都不影响自己的利益。而其他中间环节的价格基本上也是固定的,比如体制内的加油站,它们每销售一升93号汽油,可以获得1元钱的价差,因此经营利润基本上是固定的、有保障的。 在这样的定价机制下,我们看到的就是,石油巨头对国际市场行情的漠不关心,对市场机会的视而不见。他们不会关心市场波动,不会用心思捕捉市场机会低价购进原油;他们更不会挖空心思,冒险利用对冲机制降低原油成本;而炼油厂同样可以养尊处优,衣食不愁。至于加油站,现实告诉我们,那更是一块大肥缺,不动用额外的关系,是开不了加油站的。
这就是成品油形成机制所产生的经济效果,也是消费者不得不面对高油价的根本原因。如果不改变这样的定价机制,石油市场就会充斥着一群好吃懒做、不求进取的懒汉与蛀虫。
至于官方针对消费者抱怨油价“涨多跌少、涨快跌慢”而开出的“缩短油价调整时间、加快油价调整频率”的处方也是换汤不换药。这种做法,表面上与国际市场衔接更密切了,似乎成品油价格会更实际地反映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化,但这只是貌合神离。变的是油价的随行就市,不变的是油商购进的都要计入成本,不变的是商家的利润是有保障的。而这恰恰是反市场的,不可能从根本上引爆商家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力。不管市场风多高、浪多急、风险有多大,他们照样可以躺在这样的定价机制上清点自己的利润,永远像生活在风平浪静的世外桃源而高枕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