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管益忻:电力是黑能转绿色能源总抓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7 11:18 来源: 《能源评论》杂志

  嘉宾:管益忻

  《经济学家周报》主编、清华大学新经济与新产业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讨论能源消费问题,必须深刻理解能源消费与我们所处的社会之间的关系。为什么呢?因为,能源领域所发生的一切,包括能源消费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解决路径,都是当前社会大变革背景的组成部分。只有切实把握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世界在发生什么,我们才会正确认识自身能源消费中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怎么解决。

  我们所处的大变革时代

  在当前这个时代,我们的国家和世界在发生着什么呢?我觉得有三个重要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市场经济正在向第三阶段过渡,从物质经济转向非物质经济。

  市场经济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加工物质产品。以内燃机、电力、电话、电报的产生和使用为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但为人们带来了电气化的舒适生活和新的交通工具,也为人们带来了新的通讯方式,诸如电灯、轮船、汽车、火车、飞机等等,都是这期间产生的。

  市场经济第二阶段则不但加工物质,而且加工非物质。这一阶段主要与第三次工业革命同期。实际上是一场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技术革命。以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

  在市场经济的第二个阶段,信息说到底是为物质生活服务,是人类更高物质追求的推动力和实现路径,因此物质性很强。但到了第三阶段,则出现了根本的变化,各国不但加工物质,加工信息,而且加工文化,加工理念与道德情操,整个世界实际上正在向非物质经济过渡。

  为什么现在东西方都在强调软实力?为什么布坎南要强调宗教、民族对大国之间较量的重要性?原因正在于此。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这样的倾向越来越明显。

  正是在这样的大趋势中,整个人类还经历着第二个重要的变化,即从物本主义向人本主义过渡。许多人在分析西方福利社会的时候,常常把它看成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自我调适,而没有认识到这是整个社会变革的重要趋势。高福利,体现了政府对社会个体的尊重。改革开放以后,那么多优秀人才争着到国外留学、工作,有的还最终定居当地。表面上好像是西方发达国家物质的胜利,实际上是人本主义的胜利。

  有人可能不同意这样的例证,觉得这是过去的陈年旧事,那就说说现在吧。现在的事实更能说明这一点。今天,我们国内的物质生活已经改善了很多,社会精英在国内还拥有众多的资源和机会,为什么很多人还要移民海外?归根到底,还是人本逻辑在起作用。

  因此,中央总在讲当前世界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是有道理的。老实说,物质竞争主要靠科技创新,非物质竞争主要靠文化升级,这都需要人才。现在我们国家想实现复兴,并且逐渐担当国际领导角色,什么是根本?——人才。这就是人本主义。

  当然,在第二变化的基础上,还发生着第三个变化,即从高碳生活到低碳生活的变化。谈经济,人们原来着重于经济结构、经济模式,但是,在绿色经济这样的提法流行起来之后,我们不难发现,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那就是经济虽然是基础,但已经不是一切了。人们的生活取向正在对经济发展方式、路径起到规制作用。

  工业革命刚开始的时候,工业国家没几个,人们对工业的负面影响没什么认识,因此就形成了产业化带动城市化的社会重塑过程。不过,随着工业化在世界各地的泛滥,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扑面而来,人们开始意识到需要对毫无节制的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化进行约束。目前各国已经形成如下共识:清洁的空气和水、优美的自然环境是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社会发展应该是可持续前提下的发展。我们看到,世界的知名城市,如伦敦、斯德哥尔摩等,都在把城市名片从工业变成环保、文化。

  世界巨变的中国注脚

  可以说,我们国家正在经历的一切,与这些变化是紧密相关的。比方,向世界推出国家形象宣传片,在各地兴建孔子学院,这是为了顺应市场经济从物质经济转向非物质经济过渡的需要;提出和谐社会、倡扬民主法治,这是尊重民本主义主张的需要;而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生产利用方式变革,则是我国民众追求高碳生活向低碳生活过渡的表现。

  那么,这种宏观形势,对我国终端能源消费模式的改变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我欣喜地看到,国家电网公司刘振亚同志,在其新著《中国电力与能源》中,从工作实际出发,在大能源观的框架下展开了对终端能源消费模式的探讨。

  他所说的大能源观,谈到了我国能源工业发展与转型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也谈到了不同时期人们对于能源开采、开发利用的理解,以及科技创新对能源管理、能源经济循环发展的重要作用。我理解,这种大能源观建立的基础,就是上面提到的国内外重要变革对能源工业现在和未来所产生的影响。

  而他关于构建绿色能源模式的设想,由于包含了能源相关产业、环节的配套,人们观念的变化,以及技术、信息的支撑,也无疑反映了我国终端能源消费与世界时代变革之间的互动。《中国电力与能源》一书对此说得很充分、很深刻,我就不想展开论述了。但是,为了大家更好地就终端能源消费问题进行交流,我想根据本文开始提到的几个时代变革背景重点强调几个原则问题。

  电力:“黑能”转“绿能”的总抓手

  首先,能源消费的“天花板”概念为什么要提出?能源资源短缺以及由此引发的能源资源竞争,即使是重要原因,也只是表面原因。真正的原因在于,我们要树立一种节约用能、清洁用能的文化并且身体力行。正因为此,所以,我们在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同时,还在大力发展太阳能、核能、风能、水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其次,探讨终端能源消费的时候,消费者的声音不能缺位。人本主义,落实到社会治理上,应该是政府和公民之间的关系;落实到企业运营上,应该是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在诸多现代企业家看来,信息化社会让“消费者是上帝”变成绝对法则,以前讲生产决定消费,现在是消费决定生产。消费者口碑可以成就苹果这样的国际大企业,也可以成为企业的滑铁卢,造成蒙牛、伊利、家乐福这样的企业所面临的经营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讲,消费是第一位的,消费是全部生产的目的。所以,如果要讨论终端能源消费并且以法律、法规、政策约束整个社会,除了能源管理部门、能源企业要有代表,不同的能源消费者也要有代表。这是人本主义的体现。油价、电价每次调整,都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充分说明能源消费问题不但是能源领域的专业问题,还是社会问题。所以,构建科学的能源消费模式最终问题不是价格问题,而是如何让普通人参与其中且加以支持的问题。有些同志总说,正确的举措不一定受百姓拥护,因为百姓太关注个体利益了。这样的话既对又不对。确实存在这样的现象,百姓有时候对政府政策有误解。但我们为什么不能想办法把百姓说服、说通?百姓还是有是非辨别能力的,相关方面应该保持耐心。

  最后,我国的能源终端消费要为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服务。由于煤炭在我们国家一次能源结构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我们国家的能源转型,形象地讲是从“黑能”转向“绿能”,就是能源消费越来越多依靠绿色清洁能源,减少煤炭、石油等黑色能源的应用,或者尽可能减小这些能源所造成的危害。

  这就要求我们寻找一个总抓手,它既是不同能源互相转化的枢纽,也是“黑能”的主导地位逐渐让渡“绿能”的载体。目前看,这个总抓手,电力最合适。几乎所有的一次能源都可以转换成电。不断推动电力升级,将不仅有利于对化石能源的规模、高效、清洁利用,在不影响满足国家能源需要的前提下,顺利实现从“黑能”到“绿能”的过渡;更有利于为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一个相对好的环境,让我国尽早进入“绿能”时代。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