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孙立坚:提高财政透明度应纳入财政纪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30 17:02 来源: 中国广播网
图为孙立坚。 图为孙立坚。

  【导读】2012中国各省份财政透明度成绩单张榜公布,全国竟没有一个省份及格。5月30日16点,经济之声聚焦:什么是财政透明度?财政透明度不及格,是因为各地重视不够还是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到透明?

  中广网北京5月30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不断增大财政透明度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现在,一份显示2012年各省份财政透明度的成绩单马上就要张榜公布。这份榜单由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调研完成。今年已经是第四次进行相关发布。从今年的报告来看,如果以满分100分来打分,得分最高的湖北省也只有45.2分,全国竟没有一个省份迈进60分的及格线。

  根据这份报告,湖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海南、山东、广西、河北、北京、甘肃财政透明度位于前10名。课题组认为,从总体上看,省级财政信息透明度比前一年有进步,公开的项目从去年的60%多上升到今年的70%多,平均分也提高了,但也只到了25分左右。

  今年的报告还新增了中央部门预算透明度部分。调查结果显示,按百分制计算,没有任何一个部委在预算透明度上得分超过50分,得分最高的环保部只有43.8分,得分最低的是国家物资储备局,得分只有19.38分,还有一部分部委没有公布预算信息。

  项目组的研究人员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各个部门和系统的透明度差别比较大。项目组负责人说,信息公开与否,在项目组看来"与中央的表态以及各省领导的管理风格密切相关"。不过,让课题组感到欣慰的是,地方对于财政透明度的重视程度比以前有了较大提高。

  《央广财经评论》,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就此带来评论。

  先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财政透明度?评判财政透明度高底一般会参照哪些因素?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孙立坚:讲白了就是我们大家要交很多的税给国家,大家都希望知道国家是怎样来使用我们的钱的,因此国家比如说在建设一个公共的项目当中,它的招标方式让谁来做,然后这个招标的单位使用多少的资金来进行投入,投入这个项目是不是具有合理性,值不值得做。另外这个项目给老百姓带来的效益怎么样,效果的评估怎么样。大家都希望通过自己的监督,能够让国家的钱能更加使用得合理使用得有效率,所谓透明度就是在于钱怎么用,钱从哪里来,给谁用,用得怎么样。

  如果说把这个评判财政透明度比成一场考试的话,你认为怎么才能得高分,什么样的考生才有资格拿高分呢?

  孙立坚:我想首先一点,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应该要对纳税人负责的意识不断的推高,要接受社会的监督,这样自己推进的一些经济的政策和刺激的方案才能得到社会的共识。另外一点得到了社会监督以后的好处可以大大的降低自己的监督成本,能够起到一个外部的约束机制,防止腐败。只有做到这点的政府才会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他们所做出的服务才会赢得社会大众的赞同,这样才能提高分数。

  在这场考试当中我们发现真的结果真的不让人乐观,所有的考生都不及格。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所谓的省份都不及格呢?

  孙立坚:我想有这么几点因素,一个是长期以来计划经济的那套管理方式延续下来,这种披露的意识,为纳税人负责的意识还没有在政府的行政系统当中建立起来。第二点,国家确实是考虑到先要把问题解决掉,能够更快的把资金推动经济的增长,解决就业,所以有很多的在资金使用过程当中的管理机制没有很好的确定起来,而是先把这个项目先拉起来,这个也就使得后续的信息披露的想做又做不了的格局出现。第三个,当然国家也出于一些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有些东西可能他不便于披露。

  我发现还有一点问题,就是今天在各个部门分数偏低,但是他们之间也有差异,掌握更多的资源的部门反而信息的披露是模糊的,这点我觉得今后要引起十二万分的重视,因为这当中很容易会引起一些腐败的问题,透明度低的话也不利于政府为公众为社会服务的功能的发挥。

  财政公开应该说是一种进步,但是公开的程度呢?它好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财政公开的过程当中怎么来建立一种稳定可行的机制,让这种人为的因素较少的影响到财政公开的进度呢?

  孙立坚:我们长期以来计划经济的管理思维的模式,是一个垂直的管理系统,地方政府是为中央负责,地方的部门的执行投资项目的是为相关的部委负责,所以他们没有想到今天要为大众负责的意识,更加不会想到信息披露的问题。所以这个问题上应该改变意识,也就是说要为社会大众服务,而且社会监督的诉求是越来越高,所以应该在整个财政纪律上纳入一条披露的责任,当披露责任成为一种义务要来执行的时候,我们才会对资金的使用方式有意识的去管理。另外一点也要注意到,不能为披露而披露,什么意思?为了要得到高分想尽一切不应该采取的手段为自己拿高分做准备,披露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好的公共服务的质量,但是如果披露造成了就像追求GDP这样一个目标,那可能出现的结果是适得其反。

  有没有这样的一种可能性,我们还还拿考试做比方,如果说一场考试个别学生不及格,那应该是这个学生不够努力,但如果全班学生不及格,可能不一定是学生的问题,比如说是不是题出得过难了,或者是分打得过严了,有没有这样的一种情况,全部省份财政透明度都不及格,这是评判的标准过于严格呢?

  孙立坚:你这个问得非常的好,今天我刚才也讲到我们整个垂直的管理体系有自己的一个标准,对于财政的支出管理的标准,那么这个标准是和出自第三方的一个学校的研究机构所展示的客观的标准有很大的差距,那么至于到底哪一个标准更有利于公共服务质量的提高,这个也是需要我们要深入探讨的地方。

  嘉宾简介

  孙立坚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证券研究所常务副主任、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世界经济文汇》编辑、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以及日本一桥大学国际共同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