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环球时报:坚定不移走人民币国际化道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30 16:47 来源: 环球时报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29日宣布,自2012年6月1日起银行间外汇市场将完善人民币对日元的交易方式,发展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这是我国首次开展除美元外人民币与别国货币的直接交易,被认为是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关键一步。

  中国经济总量已经接近美国的一半,一般预测认为,中国将在未来15到20年追上美国经济总量。然而中美经济的实际力量差距比规模数字所显示的要大得多,除了我们的创新能力弱,缺少核心技术和品牌外,中国的金融弱势其实是最危险的。

  中国金融弱,首先就弱在人民币上。人民币至今基本上还是中国国内货币,虽然持人民币在一些国家银行能兑换当地货币,在与我接壤的有些周边地区甚至可以直接“花”人民币,但这都是皮毛级的。人民币同其他任何货币的关系都要通过美元,美元是中国与世界经济之间的“独木桥”。

  “独木桥”的风险可想而知。因此人民币国际化虽然同时有很多“坏处”,但这早就不是“搞或不搞”的问题,而是方式和时间表的问题。

  实际上人民币在结算层面的国际化已经开始迈步,而且走得不算慢。2009年7月开始试点用人民币结算外贸,2010年共结算中国外贸有5000亿,约占外贸总额的2%。去年是2.58万亿,约占9%。今年预计达到3.74万亿,约占15%。中国希望这个数字到2015年能占外贸总额的30%左右。届时美元的直接风险将得到很大规避。

  但人民币与日元直接交易,是人民币新一轮更高层面国际化的开始。人民币只有继续完成同欧元、英镑等国际货币的直接交易,克服这一过程对自身的风险,并能证明给外部带来的利益大于风险后,才能逐渐建立国际信誉,在国际外汇市场上站稳脚跟。

  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60%以上,各国储备每一美元都意味着分给美国一点利益。人民币一旦最终挤进国际储备货币的行列,意味着真正动了美国的奶酪。因此第一,中国有这个本事肯定很不容易。第二,美国在这当中增加中国挤进来的难度,是对美国人来说天经地义的。

  中国为此需要变得更加不怕风险,敢于承担责任,为了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大利益,勇于做一些国内舆论未必能理解的国际付出。

  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迄今的中国货币政策中有相当多的成分是对美国货币政策的被动追随,或对其负面冲击的被动冲销。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尽可能消除这种被动。但随着我们越来越多地从货币霸权国家那里赢回货币政策主动权,我们的货币政策也越来越不能单纯考虑自己,而是需要兼顾贸易伙伴的利益及感受。

  中国社会的金融知识普及率很低,舆论又处在开放不久跃跃欲试的兴奋期,对贸易平衡、国际援助等,决策机构与公众的沟通难度非常高。中国金融政策制定部门的授权必须足够大,以确保他们未来的工作不被突如其来且很不专业的舆论所质疑左右。

  人民币彻底国际化是一项时间跨度很长的伟大工程,它看上去与我们日常生活无关,却将极大改变中国全部经济运行的内外环境。这需要强有力的决策能力,也需要坚定的政策延续性。犹豫、软弱和非经济因素的政治干扰都可能将中国推向错误。

  人民币国际化道路和归宿不会与日元命运相同。日元上世纪80年代的国际化与日本经济后来的衰退形成“巧合”,人民币背后的经济前景更宏大,政治因素更牢靠,我们的“运气”也因此应当更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