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二十年 中国经济腾飞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8 09:16 来源: 中国广播网【导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20周年,中国走过20年经济腾飞路。6月8日9点,经济之声聚焦:结束"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国20年经济腾飞之间有着怎样的必然联系?风雨20年,市场经济体制显示出了哪些独特性和优越性?
中广网北京6月8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弹指一挥间,中国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高速发展了20年。20年前的1992年春天,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阐述了对计划和市场问题的看法,他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6月9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讲话,针对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问题,明确表示倾向于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法。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一场波澜壮阔的制度变革由此开启,从那时起到现在的20年,中国经济展翅高飞,驶入发展快行道,实现了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跨越,在国际舞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后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就在我们脚下。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知名财经专栏作家叶檀女士做评论:市场经济二十年,中国经济腾飞路。
1978年之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解放了农村社会生产力。在城市,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使企业具有一定的活力和积极性。实行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兴办经济特区。在流通领域,价格逐步放开,市场一片繁荣。所有这些,都显示了市场机制的"魔力"。但是我们印象很深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是怎样突破这些争论的?走市场经济道路和我国20年经济腾飞之间有着怎样直接和必然的联系?
叶檀:我想当时对于中国来说确实存在着两条路线之间的斗争,中国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之路,其实要害在于市场经济,即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通过从南方开始的改革开放,然后生产效率和财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吸引了民众形成了凝聚力,所以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我想主要是受到两股力量,第一股力量是改革开放之初,市场化之初,此前的计划经济已经显示出他有非常大的负面作用,经济已经濒临崩溃,市场化显示出了强大的活力,又吸纳了很大一部分支持者,所以在正反两股力量的推动下,我们走上了有特色的市场化之路。
20年间哪些探索和实践您觉得是至关重要的?
叶檀:它有几个市场手段的配置是让人印象深刻的。第一个是劳动力的解放,当时是允许农民工朋友进城打工,允许劳动力流动,国际上的人士可以到中国来,中国的人也可以到国外去。第二个是土地资源的流动,我们以前土地资源是完全凝固的,是不能动的,后来有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来又有了城市的土地拍卖制度,当然我们的土地改革远远没有到完善的程度,它还必须要改革,但是确实也在改的过程中。还有就是我们的金融资源改革,以前银行就是政府的大出纳,左手进右手出,后来银行注资上市变成了市场化的组成部分,所以银行摆脱了出纳的身份而成为真正的金融机构,当然银行现在还需要进一步的摆脱行政手段的约束向真正的市场化的金融机构进一步走。当然,在这些年里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说非常有必要进行市场化配置的,一些原材料,煤炭、钢铁、原油以及通信管道方面,我们在市场化中公共色彩之间平衡做得不够,没有找出一条路。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仍然在完善当中,而今年也被称为深化改革的关键年,还有哪些改革任务应该抓紧进行攻坚?
叶檀:现在改革确实是船到江心了,对于中国来说现在是一个非常紧迫的改革期,因为从次贷危机现在到了债务危机,中国国内又面临经济结构的大调整,确实有很大的风险存在,但是也有机会。从现在来看,我们所需要做的是两个改革,第一个改革是资源更加市场化,大家都在要求有具体的可执行力非公经济36条的出台。另一方面是提振内需和城市化过程当中,我们需要做的是在国民收入,我们希望中国版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这样可以提振内需,完成我们逐步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格局。
评论员简介
叶檀 中国知名财经评论家、财经专栏作家。
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
央视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解放日报》经济评论员,《每日经济新闻》主笔。从事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金融等领域的研究和写作。
《南方人物周刊》、《财经国家周刊》、FT中文网等媒体专栏作家。
银联、航运交易所等金融机构特聘专家,华南科大管理学院等学校特聘教授。
著有《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中国房地产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