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食品饮料市场刮起减量涨价风 包装玩起障眼法

2011年05月16日 16:01 来源:北京晚报

  酸奶125克变成100克 薯片55克变为50克

  袋装牛奶每箱从20袋变为18袋、酸奶每盒净重由125克变成100克、瓶装饮料从600毫升减到500毫升、薯片每袋从55克变为50克……不少消费者反映,最近饮料、奶制品、饼干、薯片等诸多食品虽然价格、包装样式都没变,但分量却“缩水”了,明显是在变相涨价。律师指出,对这种变相涨价行为的处罚目前尚无法律依据,但“瘦身”行为会有损企业的道德评价,建议国家对此类行为立法。

  饮料大瓶变成小瓶

  记者从卜蜂莲花、超市发等京城多家超市证实,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大饮料巨头都已停产2.5升装的碳酸饮料产品,目前一些超市已断货,换成两升装产品。另外,原600毫升装的部分碳酸饮料也陆续更换为500毫升装,但价格不变。500毫升装的可乐产品,比起常见的600毫升装,除了包装上稍小一圈之外,基本看不出什么区别。

  对此,可口可乐公司称:“消费者的饮用习惯、环保低碳理念、生产成本等因素都会影响企业包装策略。此次推出的500毫升包装,就是综合考量市场上各方面因素而谨慎作出的。”百事方面也解释:“经过全国范围内长达18个月的市场测试后,发现消费者更喜欢500毫升的包装。”

  记者调查发现,在有些超市,变成两升装的可乐产品,量减了,价格却从5.2元涨到5.4元。

  另外,“卡夫”果汁也从500毫升变为450毫升。“脉动”规格虽未变,但售价从3.3元涨到3.9元。有超市人员告诉记者,农夫山泉1个多月前就开始涨价了,差不多每箱涨了5毛钱。冰露、怡宝等品牌瓶装水也都开始直接涨价。

  酸奶一盒少了25克

  常给孩子买奶制品的郑先生发现,最近袋装牛奶的袋子“瘦”了,盒装酸奶的盒子也似乎小了一号。记者走访超市发现,过去的袋装牛奶是220克装,现在变成了200克;8盒一板的酸奶,许多也由原来的每盒125克变成100克;还有的袋装奶,原先是20袋/箱,现在变成了18袋,或是从18袋变为16袋。

  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近很少有乳品厂家公然涨价,基本上采取的都是减少容量的办法,不过零售价格都没变。

  记者算了笔账,如果袋装牛奶一箱是20袋,每袋少了20克,一箱就少了400克。如果一袋牛奶零售价是1.5元,无形中一箱奶相当于涨了3元钱。

  饼干薯片减量不易察觉

  比起饮料、酸奶的“减量”,薯片、饼干等休闲食品,因为仅仅减少10到20多克的重量,多数消费者根本没有发现这个微妙的变化。

  在卜蜂莲花超市,售价2.6元的“乐吧”薯片价格未变,但每袋从55克变成了50克。乐事薯片每罐净重也从原来的120克减至110克。

  有网友还发现,乐天巧克力派一盒(6块)是180克,每块30克,售价为10.5元,而新上的草莓派、蓝莓派等新产品,一盒还是6块,但每块“瘦身”了2.5克,总容量就变成了165克,单价涨成了10.8元。

  有些超市近来部分食品供货价也发生了变化。像“康元”无糖苏打饼干,1公斤供货价从10.09元涨到13.08元;“维维”水果大豆营养棒,供货价从2.92元涨到3.16元;“思朗”番茄味薯片从3.58元涨到4.15元。进货价的上调意味着零售价还有上涨空间。

  包装玩起“障眼法”

  有网友最近发帖曝光了“好时”巧克力的雷人包装。照片显示,这款牛奶巧克力的包装盒为圆柱形,从透明的一侧看上去,条状巧克力在盒子里挤得满满当当。当打开包装盒一看,原来商家把巧克力条分成3堆,贴在盒子的内壁,盒子中间竟是空的。

  市民张阿姨说自己前段时间买了8盒一板的100克重酸奶,回家打开一看,酸奶量竟然还不到盒子的三分之二。记者发现,目前市面上不少盒装酸奶都未“装满”,但因为包装不透明,不仔细看都看不出来。

  还有的厂家在膨化食品包装袋内充入更多空气,或使罐头、瓶子的底部凸起,这种利用视觉差吸引消费者购买的手段更加隐蔽。

  消费者说 这就是故意欺诈

  “这哪儿能看得出来”,“平时买东西一般都不太注意看克重,就看外观”,不少消费者表示,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食品适当涨点儿价是可以理解的,但厂家采取“减量不提价”的做法,包装样子、价钱都保持原样,非常不易被人察觉,这样买了之后就有一种被骗的感觉,心里不舒服。

  一些消费者质疑,厂家减少食品分量,价格、包装却不变,尽管包装上有重量明示,但又没有事先告知消费者,消费者还是按照原先的“概念”去选择,这应该算是故意欺诈。

  律师观点 减量不减价侵犯消费知情权

  “这种瘦身其实就是一种隐形涨价”,中消协律师团团长邱宝昌律师认为,在目前原材料、油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生产厂家自主提价本无可厚非,但必须明示消费者。而减量不减价的隐形涨价,实际上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邱律师认为,消费者对一些产品原有的包装、大小已经习以为常,通过惯性思维进行选择,厂家减量虽然在外包装明示了含量,但由于包装样式相同,不足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这种减量不减价的涨价行为,在我国相关法规中并不属于违法行为,处罚也无法律依据。但这种涨价方式会使企业的社会道德评价降低。

  邱律师建议,国家应当考虑在立法上明确这种利用包装涨价行为属于价格违法的表现形式,要求生产厂家将减量商品在包装上有所区别,以醒目的方式告知消费者。

  瓶装啤酒:由640毫升减至600毫升。

  乐天巧克力派:原来一盒6块、每块30克,现每块轻了2.5克。

  蒙牛小布丁:从50克变为45克。

  伊利冰工厂山楂爽:为75克,比去年少了6克;冰片蜜桃为80克,比去年少了13克;伊利牧场为75克,比去年少了6克。

  罐装可乐:由355毫升减到330毫升。

  康师傅冰红茶:由500毫升变成490毫升。

  乐事薯片:每罐从120克减至110克。

  奥利奥缤纷双果味饼干:单盒从118克减至106克。

  桶装方便面:从90克减到85克。

  罐装啤酒:由355毫升减到330毫升,包括三得利、力波、青岛等品牌。

  网友晒清单

  有话要说

  以上观点摘自参与今日话题讨论的开心网和QQ网友发言

  无奈何(714071844):变相涨价就是欺诈消费者,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

  金月亮(943151676):“减量不减价”是以较隐蔽的手段,以不告知的方式欺骗消费者,更阴险狡诈,希望价格主管部门积极管理,维护消费者权益。

  沙小易:想涨价就通过正常程序涨,干吗偷偷摸摸在产品分量上减量?

  矫情包儿(547115323):价格主管部门该被主管部门约谈一下了吧。

  变相涨价就是欺诈

  小熊(944529806):现在什么不涨价?外包装上注明了实际净重,应该不属于故意欺诈。

  棉花(1174901965):不让涨价的后果。

  蒲公英(1072360420):源头应该降下来,进场费、运输费等等,企业也要生存,涨价只是结果。

  0621王刚俊(497733077):油价是每个企业必有的成本,为什么不约谈石油供应商?

  马面:油价涨了,人家成本高了,还不让人家涨价,想逼死人家吗?X045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