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马岩松:《保护未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9-29 16:06 来源: 新浪尚品

  2012年9月29日,2012北京国际设计周主体活动之一的北京设计论坛在北京柏悦酒店召开,本届论坛首次与国际主流媒体《纽约时报》中文网形成战略合作,双方共同邀请了8位享誉国际的设计规划专家学者,围绕“建设设计之都,提升城市品质”的主题展开智慧激荡和碰撞,分享先进的城市设计理念,进行北京“设计之都”建设的战略思考。

  主题演讲:《保护未来》

  演讲人:马岩松

  马岩松:我是跟谢老师很不一样的建筑师,但是我刚才也发现了我们俩的一个共同点,就是我们今天都没有真正在讲古建保护,虽然我们的题目是保护。我讲“保护未来”,因为我本身是一个建筑师,我不是古建保护的专家,但是我们有几个城市里面的项目总是会遇到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条件。

  第一个我想给大家介绍的是一个四合院的改造项目。这是我们现在的老城,大家会看到很多是光鲜的一面,但是可能是围墙之外的,围墙之内这些人其实很多条件还是很差的,他们没有自己的卫生间,没有热水,没有集中供暖,没有煤气,所以他们的生活跟我小时候在北京长大的那些住在四合院里的经历是完全一样的。

  这是公共空间,几个老人在打牌,在两个车的中间。

  有很多改建正在进行,但是很多是因为大家发现了四合院的商业价值,大部分的改建都是用作商业用途了,但是住宅呢?原来这个四合院是用作住的,很多街坊邻里在那儿,现在很少这样的四合院会被改造。有个别被改造,也是富人进到城里,把这些人请到郊区去。所以有一个危险是,未来这个城市的老城区变成了商业繁荣的地区、变成了富人集中的地区,当以前生活在那里的人可能就都不在了。那我们保护的是什么?

  这是我们在06年做的一个设想图,在老城里面加进了一个新的元素,大家可以看到中间有一个银色的泡泡,看上去很乍眼,跟老建筑完全不一样,它像一个外星来的东西,我们还想有很多,它就叫“胡同泡泡”,每一个都不一样,它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一个卫生间,因为每一个四合院都需要这样一个卫生间。我们的想法是如果老城区里可以有这样一些新的元素点缀进去,他们需要它的功能,以前生活在那儿的人生活条件改善了,就愿意生活在那儿。现在走是因为他们确实不想生活在那儿,但是他们搬到郊区以后可能也不是很喜欢,因为原来的邻里生活、社会生态都没有了。

  08年的时候我们实现了一个,这也很有意思,有一个北京长大的人对北京老城有很深的感情,他看了这个展览以后,他说我们做这么一个尝试吧。它跟老的建筑完全不一样,它是一个新的建筑,是今天的我们这一代建筑师设想的一个建筑,但是我觉得它也跟老的建筑有一种对话,对话是在哪儿呢?大家可以看到它在整个院子里的位置,这个院子非常小,我们把卫生间放在一个角落,所以它可以跟老的建筑同时围合原来院子的核心,老舍原来说过一句话,我觉得非常好,他说北京的美就是在这些空里边,有树、有鸟、有生活、有爱,所以北京才变得让人幸福。而不是这些建筑本身。所以我觉得今天谈标志性建筑,其实是一个缺少讨论人的讨论。

  这个卫生间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卫生间上面有一个楼梯,可以从下面上到屋顶的平台。

  我挺喜欢这个泡泡的,是因为它反射了周围所有的环境,把天空、树、新建筑、老建筑都反射到它的身体上,而且又产生出一种新的梦幻的感觉。它肯定是代表新的一种语言,但是它又跟老的建筑产生一种对话,而不是冲撞。

  在这张图里,从建筑看出去,看到了四合院的灵魂,就是一棵树、一个空的院子,新的建筑是在图片的左边,如果不注意的话可能看不到它,因为它有反射的感觉。我们的想法其实非常简单,如果只是改善这些居民的生活环境、条件,其实非常简单,今天我们谈了很多硬件。他们有这些改善以后,自然就会生活在那儿,我们去保护的是这个社会生态和邻里关系,而不是仅仅谈保护建筑,保护这个砖和屋顶本身。现在北京会建很多新的古建筑用做商业用途,我觉得这并不是一种好的保护。

  当时我们提出这个提案的时候,也提出了另外一个提案,统称为“北京2050”,但是泡泡很快实现了。另外一个想法是,我们设想在2050的时候,北京天安门广场变成了森林公园,这个空间如果在未来能变成一个人文的、开放的、绿色的空间,我相信对北京这个城市会非常有帮助。

  再谈到西方的城市,我们在罗马也有一个项目。整个罗马像一个博物馆一样,非常优雅。我们有一个项目在老城区,罗马是很少有现代建筑的,保护得比北京要严格得多,所有的老建筑都不能动。我们有机会在那儿做一个项目,是因为下面那张图其实是在老城区的一个现代建筑,是在大概50年前建成的一个现代建筑,当时对老城区的保护可能还没有现在这么严格。我们的想法是老的建筑、老的街区对整个城市来讲,街道非常重要,因为所有建筑都是由石材立面组成,各种风格用立面来表现。但是这个建筑是现代建筑,现代建筑的特点是用柱子和楼板来承重,墙反而是一个假象。就像今天很多假的古董建筑一样,其实跟当时的社会条件和营造的技术条件完全不一样,但是今天我们还做了很多混凝土的假的古建筑。我们当时想既然是一个现代建筑,肯定是一个自由的立面,所以我们把力面拿掉了,这种改造就是想要保留原来的结构。

  拿掉以后看到的就是楼盘和柱子,这么一个框架。我们往里插入了这些居住的单元,每一个都不一样,他们周围产生了花园、阳台,可以让人们自然相见的空间。而它在街道里,在这个古典的城市中形成了一个新的感觉,就是整个街道原来是由恩一个一个立面组成的,但是到这个建筑的时候突然虚掉了,你会突然觉得看不清楚这个建筑的轮廓,它不再是一个形象,不再是一个纪念碑式的很强硬的东西,它是一个充满生活和自然的构图。我觉得这也是我们的一个态度,当一个当代的人来到一个古典的城市,充满历史和长时间的文化积淀的城市,我们自己的价值在哪儿,除了去做那些假古董,当然保护也很重要,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把城市的精神和灵魂理解到我们自己的身体里,然后再往前走一步,这样我们今天的人才能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在这个建筑的内院,我们做了一片非常平静的水面,想营造一种气氛,就是平和和非常安静的感觉,其实它是非常东方的一种意境。

  谈到意境,我觉得也非常有意思,它是一个贯穿于任何时代,在古代、在近代、当代,也在东方、西方,都一直在谈的东西。而且所有的重要的建筑,在人类历史中觉得有深远影响的建筑,其实它们都有一个共性,就是能打动人的内心。当然所有的建筑在不同时代都得对时代产生反映,但其实他们还有一个跨时代、跨时间的共享。像这张图,是一个古画,中国古典美术其实强调的是一个心境,不是去临摹一个真实的景象。他心里想这个山在那儿,树在那儿,在房子里,听着风吹过松树的声音,是一种意境。

  当它成为群体以后,成为一个建筑的组合,其实就像今天的四合院一样,人到四合院以后能感觉到这是一个关于个人的体验,不会觉得城市非常庞大,所以这种意境可以到一个更大一点的尺度。

  到园林里,园林之所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是因为它是一个园林、一个花园,或者是一个绿色建筑,因为它肯定是绿色建筑,更重要的是它里面肯定有很多文化内涵和故事,能够代表一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这个东西是园林的灵魂。

  城市尺度。北京城就是一个人造园林,整个中南海、北海、什刹海,一直到圆明园、景山,人造景观非常了不起,这种精神在小的园林里、大的园林里,我们在北京城、杭州、苏州等城市尺度也可以实现这样的价值,所以我们可以有理由认为,这种观念有可能在未来的城市还可以继续继承。所以今天我们谈北京的灵魂、北京的精神,在未来北京是什么,或者我们未来的城市是什么,我觉得其实非常显而易见,我们就生活在一个这么吸引人的城市、这么有魅力的城市,但它的灵魂我们得找出来。

  今天的城市是什么?这是重庆,跟曼哈顿差不多,我们在谈CBD,我们在谈保护。我们其实应该谈保护的传统和精神的东西,而不是形式,因为在我们看到所有的城市化都是无语的,都是没有对话空间的,就像古建保护专家可能会去反城市,说我们建的城市是不好的,但是我们必须又要建城市,中国这么多人,又那么多新城市要产生。所以问题是城市要怎么建,我们必须要生活在一个高密度的环境的话,应该是怎么规划的。

  这是96年蔡国强一个中国艺术家到纽约的时候做的一个作品,他做了一个烟花,站在曼哈顿面前。他是以一个个人去质疑了曼哈顿这个城市,可以说代表着人类现代文明的一个杰作,现代城市的一个最杰出的代表。当时纽约世贸双塔还在,现代城市是建立在资本和权力的基础上,你看到最高的楼肯定是最有钱、最有势力的家族,其实到现在亚洲和中东都在竞争建高楼,把高楼多成一个资本的纪念碑。我觉得这张作品非常有批判性,就是一个个人到底在城市面前是什么姿态,因为显然这个资本游戏不是属于每个人。

  我们做了几个项目。这是5年前我们在加拿大中标的一个项目,当时做的时候没有很强的意识,只是知道要在北美做一个高楼,肯定不要做成一个大方块,就是大家常说的钢筋混凝土的森林的建筑,所以我想把它设计成自然的。两个楼形成了一个有意思的对话,它跟周围的城市完全不一样。当地的人管它叫“玛莉莲梦露大厦”,因为他们觉得它像一个女人的身体,我其实也不介意这样的说法,至少身体也是自然的一部分。

  之后我们在重庆做了另一个高楼,我们未来生活往空中发展,在高密度城市里,这个建筑不再是一个形象,而是一个充满空中花园的建筑。在未来人还是可以在空中相见,而不是只在电梯里,出来以后到各自的楼层,然后工作,像蚂蚁一样。而是有跟生活、跟社会融合的建筑。这个建筑每一层都有阳光,都有挑空的平台。电梯也不用每一层都停,直接就停在花园的这一层,下来以后大家都可以在花园里相遇,然后上两层楼,下两层楼也不是问题。所以我觉得绿色建筑这个话题相当现实,因为建筑首先是一个文化和社会的问题,其次才是技术问题,而绿色建筑是能解决技术方面的问题的。

  之后我们又尝试在贵州做了一个项目,这样的项目在中国有很多机会,因为到处都在建高楼,建新的高密度城市。我们就想有没有可能把山水的感觉融入到现代建筑中,山水是什么感觉?就是让建筑成为背景,能强调出人在其中活动和停留的人的尺度的空间。因为现代的大建筑更多是一个雕塑,而缺少对人活动的情感上的呼应。

  未来的高层建筑应该有花园,有瀑布,有高山流水的感觉,所以当你在办公室里工作的时候,可以看到外面的阳光、花园,可以跟朋友或者跟你碰见的人在空中的平台相遇,有很多这样的生活场景会在这样的建筑里产生。

  如果我们必须要在一个自然环境里建建筑的话,也可以考虑跟环境融合。当然一个村落,如果是一层、两层的房子,可能会相对容易一些。但今天如果我们要建新的城市,要让更多人居住在这种环境里,就要考虑多层跟山体融合的建筑。我们也想有山、有水的意境,有花园,甚至有一些农业和自然的因素,进到居住的环境里。但是所有的这些都是在从谈形态,建筑像自然,转到谈元素,有水、有植物、有阳光、有风,再转化到谈意境。如果一个建筑没有树,也没有水,也没有这些绿色的节能材料,但是它能有一种意境,就像古典园林的那些杰出的作品一样,我觉得这种精神的延续是我们想打造的。就像很多古典的文学作品和绘画作品一样,每个作家会有不同的笔触、不同的风格,但他们都有一种心境,这种心境是今天我们城市所失去的,而且一个城市灵魂在那儿,它可以变得更高、更快、更强、更繁荣、更有活力,但是这些词都是所有城市的共同点,所有大城市都有这些。但是北京为什么吸引人?我是北京人,所以我对老北京非常有感情,我觉得如果生活在这个老城市里,你会觉得它跟山、跟水、跟自然结合得非常好,而且跟你的邻里关系在这种环境里可以有一个非常和谐的画面。所以我觉得精神和意境是非常重要的,建筑如果谈到保护,不仅仅是一个谈过去的问题,因为所有的建筑师其实都在创造,我们创造的肯定是属于未来的东西,属于今天的东西,所以我觉得为了能到一个我们心中向往的更美好的未来,我们去研究过去的东西,去了解我们自己的城市灵魂在哪儿。    谢谢大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