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主力或已出逃 三峡新材昨放量打开跌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1 08:27 来源: 中证网

  在经历了连续3个跌停后,2009年的大牛股三峡新材昨日早盘终于放出巨量并打开跌停,同时伴随着更多的资金出逃。

  该股此前曾经横盘长达18个月,其间该股成交量稀少,显示了庄家维系股价之艰辛和出货的困难。自12月6日大跌开始,该股成交量的逐步放量显示了主力已经慌不择路,这次跌停打开应该还不是股价企稳的标志。

  目前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主力的资金链已经断裂,但在公司层面不断释放利好的背景下,股价毫无征兆的暴跌已经说明主力在不计成本地出逃。广州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券商分析师表示,这类股票已经无法用基本面和技术面来分析,下跌幅度会超出预期。目前,已经有市场人士将三峡新材与当年的亿安科技相提并论。

  进军新药,重啤第二?

  三峡新材是2009年以来的大牛股,从3元多起步,最高股价达到19元,涨幅超过400%.去年6月下跌企稳后该股一直处于强势横盘状态,在13元-16元之间波动,在大盘和多数个股普遍跌幅超过20%的情况下,其抗跌性令人咋舌。自2010年6月以来,该股已经横盘了18个月,成交量一直较小,已经成了市场中的冷门股。一年多来,甚至没有一篇关于三峡新材的研究报告出现。

  不过,就是这样一只“股坚强”,近期却出现了令人意外的溃退。12月6日,该股突然跳空低开,拉开了下跌的大幕,并在随后的几个交易日内跌幅超过40%。

  更让人感到不解的是,在三峡新材下跌的前夕,公司层面还在不断释放出利好。

  11月28日,公司公告了两项投资计划,其中一项是拟以3775万元的价格收购国中医药所持的苏州盛康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42%的股权。三峡新材表示,投资盛康达,主要是因看好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前景。盛康达独家拥有“抗肿瘤抗生素力达霉素的制备新办法”发明专利及力达霉素菌种专利,该药I期临床研究已经结束,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Ⅱ期、Ⅲ期临床试验的批件。针对力达霉素的开发,三峡新材与国中医药还签署了协议。

  对于该药品的效果,市场人士推测会重蹈重庆啤酒乙肝疫苗事件的覆辙,从而引发了股价大跌。12月16日该公司还专门对外称,公司经营正常,抗肿瘤药物Ⅱ期临床正在顺利进行,从目前情况来看,各项研究指标都很好。

  不过,广州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表示,虽然公司予以澄清,但后效是否如公司所言,并未得知,在大势不好的情况下,坏消息往往更有效果,机构也往往会往坏的方面考虑,因此,这个说法并不能给三峡新材的投资者一颗定心丸,因此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流言,各路人马也会互相践踏。

  基本面前景不乐观

  该公司的主营业务非常一般。三峡新材最新披露的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实现净利润仅1624.28万元,同比下滑45.81%。

  实际上,公司的主营平板玻璃业已经产能过剩,利润微薄。就在今年10月,国家发改委还曾发文整顿平板玻璃行业。10月27日,三峡新材还曾发布分期建设特种低辐射节能玻璃综合开发工程项目的公告,拟投入79983万元分两期建设特种低辐射节能玻璃项目,预计该项目的年净利合计为21512.54万元。

  华泰联合证券分析师周焕认为,今年1-9月我国平板玻璃累计产量5.6亿重箱,同比增长达18.59%,其中9月份单月产量同比增速迅速降至10.17%,对比三季度环比销量变化幅度可以看出,今年第三季度需求的下滑幅度创十年之最。玻璃股相对于2005年及2008年行业景气谷底的估值水平,目前的估值水平仍不足够低,短期内对普通平板玻璃市场景气程度仍持谨慎的态度,在需求未见明显提升及大量新增产能的压力下,玻璃市场难言反转。金融危机时出现的玻璃价格迅速下跌后迅速反转的行情难以再度重演,四季度玻璃价格或低位徘徊,“温水煮青蛙”的行情可能延续至较长的一段时间。

  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三峡新材的上述增产行为,在明年经济大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净利润能否达到预期尚不确定,机构的担心并非全无道理。

  第四大流通股股东提前卖出

  其实,无论从基本面还是消息面看,三峡新材都看不到明显的利空。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三峡新材的暴跌?是什么资金在抛售?

  三峡新材最近上交易所的龙虎榜有两次。一次是12月14日,当天买入前五多为广东的营业部,而卖出第一名为太平洋证券宁波中山东路营业部,卖出金额达1881万元。12月19日,前五大卖出席位仅有一个营业部———宏源证券北京金融大街营业部昨日累计卖出1618.95万元,这一数据正是三峡新材当天全天的成交金额。而接盘的也多为广东营业部。

  昨日该股又一次“上榜”。万联证券广州滨江东路营业部居卖出首位,抛掉了约7288万元的筹码。宏源证券北京紫竹院路营业部、金元证券上海徐虹北路营业部、金元证券杭州体育场路营业部和太平洋证券宁波中山东路营业部也卖出了3706万元-5414万元的三峡新材。这些席位大概率是主力的根据地。

  买入前几的席位包括中信证券深圳福华一路营业部、新时代证券深圳深南东路营业部、海通证券深圳华富路营业部和华泰证券当阳长坂路营业部等,不过买入最多的金额不过2397万元,“掩护者”的阵地比较分散。

  在此前的10月17日至11月22日,第四大流通股东韩文铭的卖出更为“艺术”,其三季度持有2620万股,此次抛售了920万股,不过股价表现较为平稳,显然他不顾公司连续发布的利好坚持卖出,更是先知先觉。其后不久,该公司股价便开始了自由落体式的下跌。

  12月15日,三峡新材发布核查公告称,公司、公司实际控制人及公司第二大股东海南宗宣达和第三大股东当阳市国中安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影响股价的敏感信息,在未来3个月内不存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中规定的应披露而未披露、可能对本公司股票价格产生较大影响之事项。

  当阳市国资局也在19日的公告表示,除拟在未来6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外,在未来3个月内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可能对本公司股票价格产生较大影响之事项。

  主力不计成本出逃?

  上述分析师表示,该股主力控盘程度很高,理论获利幅度在4倍以上,能在大势下跌20%的情况下把股价稳定在20%左右,十分难得,但长达18个月的成交量没有明显变化,其出货很困难,而此次断崖式下跌,急于出逃的可能性很大。

  甚至有市场人士将三峡新材与当年的亿安科技相提并论。一个博客记录了亿安科技当年崩盘时的情况:“很痛苦状地开始平仓行动,瀑布一样,价格下来了,早上买的,亏损着全砸了出去,结束一天悲惨的交易,价格也砸穿前面一直坚持的平台。收盘后,有人被套被人追债的传闻马上到处流传。第二天,所有的老鼠仓、所有知道消息的人都蜂拥而出,第三天也是这样。”其时,为1998年的12月份。

  南都记者查询到,2001年和2002年的时候,许多个股也是在2001年12月前后集中性地惨烈跳水,都是因为股价大幅缩水导致资金面吃紧,大量庄家的资金链断裂,部分主力还遭到了融资方的止损性操作。

  而此轮下跌中,很多个股也出现了连续跌停的情况,与重庆啤酒有明显利空不同,这些公司并没有出现公司层面的利空。如百科集团12月13日起连续四个交易日出现跌停,拟转型煤化工、业绩承诺好于预期的多伦股份复牌以后也出现了连续跌停,重组题材股湖南海利等也出现了连续跌停。

  上述分析师表示,不排除有游资在年底筹借的资金还款期到来之前急于套现。南都记者查询到,实际上,在近两年来,每到接近年度末,特别是每月的第三周,经常出现个股暴跌的局面。截至9月30日的三季报显示,上述几只个股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均有私募或信托公司。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