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东方军情周刊第2期:美国眼中的中国国防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31 15:12 来源: 证券时报网

  “塑造中国选择”(“Shape China’s Choices”),维持台海现状,维护东亚地区的美国主导地位,仍是美国对中军事关系的主旨。8月4日,美国国防部发布了2011年度《中国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这是自2000年至今第11次(2001年除外)发布。冷战时期,美国每年都会发布前苏联军力报告,如今随着国力的崛起,中国作为美国战略竞争对手成为报告主角,而这一报告既是美国决策层制定对中政策的依据,也是我们分析研究中国国防发展的重要线索。

  台湾问题,及其由此引发的“反介入和区域拒止”能力,仍是中国国防的核心部分,但增强台湾之外的力量投射能力将是未来10年中国国防新的战略发展方向。台湾问题作为国防建设的核心问题地位未变,与之相关的“反介入和区域拒止”装备,包括反舰弹道导弹、潜艇、水面战舰、海军攻击机,反卫星武器仍将是发展的重点。但同时,台海之外的力量投射需求正日益增强,这一方面是由于综合国力的发展、使我军军事发展必须与"维护日益扩大的国家利益"和保护"主权"相统一,另一方面,新时期我军的新任务,特别是随着参与非战争军事行动,如维和行动、救灾和反恐作战的增多也需要更广泛的军事影响力。未来10年,海军、空军作为力量投射的骨干将获得极大发展,除“瓦良格”外,报告称2011年中国还将开始建造一艘完全国产的航母,而在未来十年中,中国可能建造多艘带支援舰的航母,而空军方面大型运输机、加油机等将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现代化系统逐步成熟,和其他系统即将获得突破,提高训练和一体化能力将处于更突出的位置上。目前,我国正在部署大量军用卫星,新型雷达、预警机、无人机,以及其他监控和侦察设备,现代化的国防体系初具雏形。而在信息化条件下,未来除硬件装备的采购外,尽快完成国防系统一体化的迫切性日趋突出,我军将力争实现装备和信息的有机组合,整合空中、海上、海下、太空以及信息空间的资源,以形成联合战斗力,这便需要在信息化,体系化建设上加大投入,并建设统一的信息同享网络和C4ISR系统。另外,随着复杂性的提高,让军人熟练的运用高科技装备和熟悉整个系统也是未来国防建设的重点投入领域。

  核心技术国产化和民用衍生产品的拓展是军事工业的发展重点。报告列出了中国仍在努力突破的核心技术领域,它们包括:智能感应,尤其是网络和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智能材料与结构、高温超导以及高效能源等材料技术;顶尖制造及智能维修机器人等先进制造技术:氢能源和燃料电池、替代性燃料和先进车辆等先进能源技术:海洋环境的三维监测,快速、多参数的海底勘测以及深海作业等海洋技术;航空发动机与航空电子技术;还有激光与航空航天技术。另外,目前我国民用电子信息产业满足高端军用需求的能力不足,而航空与军工部门又都缺乏高科技方面的副产品所带来的利益,这种局面需要得到更大改善。

  本周推荐:哈飞股份(买入)、中航重机(买入)。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