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行业年度节能不达标 地方将被区域限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8 00:36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王尔德
我国第一个工业节能规划正式发布。
2月27日,工信部正式发布了《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十二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1%左右,并明确了九大重点行业的节能目标。
“无论是21%的工业整体节能目标,还是九大重点行业的节能目标,都是预期性指标,而非约束性指标。”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周长益对本报记者表示,《规划》的实施,对国家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十分关键。
一位地方发改委官员指出,上述目标的实现并非易事。“技术节能的空间已很小,必须在工业结构节能上下工夫,否则目标难以完成。”
《规划》预计“十二五”期间节能装备产业规模年均增长15%以上,并提出将培育1000 家具有较强实力的节能服务公司。
九大重点行业节能目标明晰
《规划》确定了“十二五”工业节能的四类目标,即总体目标、主要行业目标、主要产品单位能耗下降目标、淘汰落后产业目标。
其中,总体目标为到2015年工业节能指标为21%,预期实现节能量6.7亿吨。“工业节能的目标公布得这么晚,主要是在等工业转型升级主要指标的确定。”工信部的一位官员对本报记者解释,《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发布不久,工信部即印发了《规划》。
“对21%的目标现在很难简单判断是高还是低,这主要取决于未来五年工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效中心副主任熊华文表示,如果结构调整进展很大,那么这个目标相对容易实现。
但从2011年的情况来看,工业节能的难度很大。工信部资料显示,前三季度,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2.56%。“这与前三个季度要完成3.4%的规划目标相差较大,2011年全年的工业节能还未发布,估计年度指标无法完成。”
除了总体目标,《规划》也提出了九大重点行业的节能目标,即到2015 年,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比2010 年下降18%、18%、18%、20%、20%、22%、20%、20%、18%。
“这是国家首次明确行业的节能目标,也是《规划》的最大亮点。”前述地方发改委官员指出,“除了机械行业,其余这八大重点行业的节能目标都要低于21%的整体目标。”
其中,钢铁、有色金属和化工属于高耗能产业。“其节能目标较低,一方面与其工业增加值增长空间不大有关,另一方面其在十一五的基础上进一步节能的空间也更加狭窄。”熊华文指出。
同时,《规划》也提出了20种主要产品单位能耗下降的目标,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逐步缩小,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其中,高耗能产品如钢铁、水泥的单位能耗下降目标分别为4.1%、2.6%。“这是非常低的目标,因为它们的能耗水平已经很低了,它们在十一五期间的综合能耗分别下降了12.1%、28.6%,很难再降了。”前述地方发改委官员指出。
此外,工信部还将加快淘汰炼铁、炼钢、焦炭、铁合金、电石、电解铝、铜冶炼、铅冶炼、锌冶炼、水泥(熟料及磨机)、平板玻璃、造纸、酒精、味精、柠檬酸、制革、印染、化纤、铅酸蓄电池等工业行业落后产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工业节能重点在结构节能
“上述目标的实现并不容易,容易摘的果子在十一五期间都被摘了,剩下的果子,要跳起来去摘才行。”美国自然资源委员会能源与气候变化高级顾问杨富强对本报分析,由于技术节能的空间已经不大, “十二五”的重点应从“十一五”的技术节能转到结构节能。
工信部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6%,年均下降5.8%,实现节能量7.5亿吨标准煤,以年均6.98%的能耗增长支撑了年均11.57%的工业增长。
但是,“十二五”任务非常艰巨。“十一五期间还是出现了两个不降反升的现象,给工业节能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在2月22日召开的工业节能政策实践研讨会上,工信部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工业节能处处长余薇表示。
具体来说,一是工业能源消耗总量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重由2005年的70.9%上升到2010年的73%左右,二是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和电力六大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耗量占工业总能耗的比重由2005年的71.3%上升到2010年的77%左右。
“因此,控制高耗能产业的过快增长显得非常重要。”前述地方发改委官员指出,既要提高高耗能行业的准入门槛,也要严格执行固定资产能源审计和评估制度,从根源上杜绝高耗能产业的不合理增长和由此带来的能耗增长。
对此,工信部也有所考虑。《规划》指出,国家将建立并健全新上项目管理部门联动机制和项目审批问责制,对于未完成年度节能目标的地方,其新上高耗能项目采取区域限批措施。
“目前,高耗能产业正在大规模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这种产业转移并不会带来工业能耗水平的降低。”杨富强指出,根据中国工程院的一项研究,现在的产能规模已经足以满足未来十年基建设施的需求,支持高耗能产业再增长的需求基础已不再存在,因此建议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控制高耗能产业的规模和速度,以减少产能过剩造成的浪费,同时也可以减轻其面临的节能减排压力。
“控制高耗能产业只是结构节能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应该努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熊华文指出,新兴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高,在同样能源消费的前提下,其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水平就相对较低。
在结构节能之外,《规划》也突出了工程节能,并明确了工业锅炉窑炉节能改造、内燃机系统节能、电机系统节能改造、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热电联产、工业副产煤气、回收利用、企业能源管控中心建设、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节能产业培育等九大重点节能工程。
根据工信部估计,由上述九大工程产生的社会投资、企业投资、地方及中央财政投入需求将达5900亿元。
此外,针对工业节能进展不利的状况,工信部提出将分步推进国家、省、市(县)三级工业节能监测体系建设,提高节能预测预警能力,对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的地区和行业,及时预警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