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地产股年内或现反转行情 机会与风险并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6 11:57 来源: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路晓丹 杨卓卿 北京、深圳报道

  基金 关注政策新动向地产股或现反转行情

  申万菱信竞争优势基金经理 张鹏

  (截至6月12日,该基金近一月净值增长在310只普通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1)

  中国经济周期具有明显的地方政府政治周期特征,随着地方政府的换届逐步完成,中国经济正面临着新一轮的内生性增长冲动。过去的十多年中,以房地产和基建投资需求拉动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特征之一,随着房地产调控的推进和全国基础设施条件的逐步完善,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效果会明显降低,新的增长点将会涌现。可以确认的是,我们正站在新的增长点启动之初。目前我们更应该做的就是仔细分析经济内生性的新变化和政策的新动向,而不是继续纠结于当前政策出台的可能性和力度。

  中欧中小盘基金经理 王海

  (截至6月12日,该基金近一月净值增长在310只普通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4)

  我们认为大盘今年相对乐观、高估值中小盘相对于低估值品种的溢价可能会进一步缩小,地产股今年可能具有反转行情;对大盘的乐观是建立在与去年对比的基础上,今年将呈现震荡行情,全年涨幅可能在10%-20%;同时,市场中或将存在非常显著的结构性投资机会与风险并存的局面,优质蓝筹股,如优质地产股等将具备大涨机会,而以创业板和中小板为代表的高估值品种将向它们本来的价值回归。未来我们仍然看好地产板块,管理层出于经济趋势考虑很有可能会出台政策,鼓励支持居民的合理住房需求,同时当前通胀压力阶段性回调也提供了良好的时间之窗,优质地产股未来或许还有上涨空间存在。

  泰达宏利周期基金经理 陈桥宁

  (截至6月12日,该基金近一月净值增长在310只普通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10)

  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增速逐步回落的趋势不会改变,但经济体内在的增长动力仍强劲,无论是消费还是资本形成,均远未到饱和的水平,因此,我们对未来市场并不悲观。从短期看,受流动性逐步改善以及经济见底并复苏预期的影响,A股市场呈现震荡筑底的格局,市场的结构性机会明显。从更长的时间周期考虑,我们看好消费类企业,尤其是品牌优势突出的大众消费品;周期类行业中,看好建筑装饰类企业,以及制造业中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

  券商 弱势震荡为主短期多宜观望

  东莞证券策略分析师 俞杰

  从整体上看,目前市场资金面相对宽裕,但由于海外市场持续动荡加上海外资金流出的预期将对股市构成压力,预计短期大盘仍将以震荡整理为主。从技术理论的角度看,6月14日大盘再次下跌,并且跌破2300点。近期大盘反复在2300点附近震荡,从技术形态上看指数依然被均线压制明显。我们预计,短线仍将以弱势震荡为主,如果不能够有效突破2300点压制,后市仍面临回档考验前期低点可能。因此建议投资者应当保持谨慎的态度。操作上建议投资者在大盘趋势短期未明朗前提下,多宜观望。

  华泰证券策略和投资组合构建研究员 王佩艳

  当前政策力度阶段性的加大必将伴随着经济增长稳定,达到管理层认可的增长速度,这种稳增长的政策可能持续一段时间。随着政策力度阶段性的加大,部分周期性行业在政策预期和流动性的双重推动下面临一定的机会。以房地产为例,结合目前宏观经济环境仍有继续下行的预期,中央政府对房地产政策调控进行微调放松的预期是实际存在的。且经济下滑速度越快,房地产行业基本面越差,房地产行业所面对的政策压力越低。继续推荐一线龙头:保利地产、万科A、招商地产、金地集团;二线龙头中,首推业绩保障度高,受益差别化地产政策和业绩仍具较高增长潜力的荣盛发展、中南建设、滨江集团、北京城建、首开股份等。

  海通证券策略高级分析师 荀玉根

  在稳增长政策推进下,经济有望从衰退步入弱复苏,市场将强化盈利见底回升预期,制度变革有望吸引资产配置倾向股市,对比历史,市场向上突破概率大。行业配置选择受益稳增长政策的铁路设备、工程机械、节能环保,早企稳到早回升的地产、汽车,消费结构升级的旅游、医疗服务,制度变革主题优选非银金融,风格偏二线蓝筹。

  金融系统最明显的失衡

  李晶 摩根大通中国区全球市场业务主席

  目前,银行信贷占企业融资比例约为80%-90%,解决金融系统内的结构性失衡问题迫在眉睫。摩根大通中国区全球市场业务主席李晶针对金融制度改革发表了看法。她指出,当前的领导人换届时期,标志着新一波政策试验浪潮的到来。金融系统最明显的结构性失衡是,作为中间媒介的银行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的突出角色。

  她认为,由于大型国有企业在上市公司中占有显著地位,中国的股市并不能反映宏观经济。由于几乎所有的大型中资银行均已上市,市值与盈利之间也存在不一致情况,其中银行的盈利份额几乎为其市值份额的两倍;与此同时,其他主要行业出现缓慢甚至是负增长,且私营企业面临信贷紧张状况。

  针对国内金融市场的主要症结,李晶分析指出,中国金融系统的深度与发达经济体比较,最明显的差异在于发行在外的债务证券规模相对较小,以及证券化贷款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对于股市,国有企业不成比例地从IPO融资中受益,占据了股市市值的约80%(并占据了上市公司的大部分盈利)。对于债市,目前的债市规模难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要,并受三个独立的政府部门(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监会)监管,导致审批程序复杂,对众多私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构成壁垒。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2011 年债券和股票融资(非金融企业)合计仅占社会融资总额的14.1%。

  对于金融改革的前景,李晶说:“中国股票和债券市场需要一定的改革,比如应增加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总额的比重。”

  在她看来,中国证监会业正在积极地推动市场改革,比如证监会将会推行首次公开募股定价机制及包销流程的改革;简化首次公开募股的行政批核程序;承诺修订退市规则,加快未能满足最低要求公司的退市速度等。此外,加强中国对重要产品的定价能力也是改革努力的方向,而降低海外投资的门槛有望增加市场竞争以及长线投资者所占份额。

  决策者的另一个工作重点是尝试令融资渠道多元化,发展运行良好的债券市场,建立发行人和投资者的广阔基础。(本报记者 路晓丹 整理)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