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奇瑞股权遭遇底价抛售 3333万股叫价1.86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8 05:35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QQ车慢,IPO更慢。”这是网上最近对奇瑞汽车的新调侃。最近几天,出现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的一笔挂牌转让奇瑞汽车股权的公告,让奇瑞汽车再次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作为国产汽车企业的生力军,奇瑞汽车自身对上市这个问题心急火燎。与已经上市的吉利汽车(00175.HK)、长城汽车(02333.HK)及比亚迪 (01211.HK,002594.SZ)相比,缺少了资本市场的助力,公司发展颇受掣肘。

  在市场预期奇瑞汽车迟早上市的前提下,居然有神秘股东退出,无疑是放弃了财富未来可能数倍增长的机会。此举背后的含义耐人寻味。

  3333多万股遭遇抛售

  股东未现身

  前几天,一条挂牌转让信息出现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和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转让标的正是奇瑞汽车股权。

  根据这条公告显示,“某公司”拟转让奇瑞汽车股权3333.6万股,占奇瑞汽车总股本的0.838%,挂牌价格约为1.867亿元,并且要求一次性付清。

  两家交易所均对这家“某公司”的具体信息拒绝披露,北京产权交易所负责此项业务的一位王先生向记者表示:“受委托人要求,对其公司详细信息保密。”

  根据挂牌转让股权数量及转让底价计算,神秘股东转让的奇瑞汽车股权底价约为5.6元/股。“价格显然不算高,即便经过竞价,也不会高得离谱。”某证券公司分析人士表示,对于一家拟上市公司而言,这样的价格显然是有诱惑力的。

  另外据市场消息,奇瑞汽车股权转让的消息从5月份就开始传开了,圈内风险投资的相关人士都收到这个消息,当时要价高,没有机构愿意接盘。

  那么,这位超级神秘的股东究竟会是谁呢?接近该项目的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此番抛售奇瑞汽车的股东确实对转让过程中公司信息保密要求很高,主要是受奇瑞汽车公司方面的约束。

  “奇瑞汽车上市进程一再拖延,让外界对其上市的前景愈发不看好,因此在这个时间点上有股东抛售其股权,显然对其不利。”该知情人士表示,这位神秘股东抛售的真实原因目前也应该只有少数经办高层知晓。

  记者获取了截止到2010年9月30日的奇瑞汽车主要股东表,表上显示,奇瑞汽车主要股东除芜湖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芜湖瑞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信用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及安徽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国有股东外,还包括10余家股权投资公司及PE,持股比例从4.295%到0.425%不等。

  根据这份股东表显示,上海科宝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张家港中科江鑫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江西中嘉投资有限公司三家股东的持股量正好为此次转让数量,均持有3333.6万股。因此,市场人士猜测某股东一次性清仓奇瑞汽车股票的可能性较大,当然也不排除持股数量更多的股东出货。

  不过,知情人士分析,如果以目前的挂牌价格转让,上述三家的盈利空间都十分有限。目前,这位神秘股东是谁,依旧是市场关注的谜题。

  上市路一波三折,投资者等到花儿也谢了

  为什么奇瑞汽车会遭遇底价抛售呢?

  “奇瑞众多股东都是冲着上市去的,而一波三折的上市路和至今仍没有明确的上市时间表,都是对其股东巨大的考验。”市场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奇瑞汽车一直是PE们追捧的“明珠”:2007年上海同华投资旗下的上海同华动力创业投资中心和上海湖山投资中心向奇瑞增资2.26亿元;2009年,新天域成长股权投资、芜湖瑞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也先后入驻;当年6月,奇瑞汽车完成定向增发,对象为华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中科招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融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鼎晖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投资机构。

  根据当时相关报道披露,奇瑞汽车这笔增发换回了29亿元资金,而华融资产、融德资产等国家队的背景一度也被市场诠释为奇瑞汽车IPO的前奏曲。

  不过,尽管大牌PE蜂拥而至,但是奇瑞汽车一波三折的上市道路,还是让这些机构体会到了一曲“声声慢”,实在等得心焦。

  事实上,早在2004年,奇瑞汽车就在内部酝酿整体上市计划。但是由于其国有性质,股权的分配以及多方利益的协调导致奇瑞整体上市一事被一拖再拖。2008年年初,奇瑞汽车完成公司改制、非核心资产剥离等一系列上市前的准备工作。但是,正当投资者们翘首期盼奇瑞汽车成功上市时,一场金融危机吹破了奇瑞汽车的上市梦,证监会当时暂停批复IPO,奇瑞汽车的上市之路再遇坎坷。

  2009年7月,奇瑞汽车在准备上市申报材料过程中发现公司股东之一湖山投资的最终持有人数量众多,使得公司股东人数远远超过有关规定,必须进行调整,其上市计划只能又一次暂缓。

  2010年4月,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表示市场不理想,奇瑞汽车并没有如期启动IPO的计划。当年9月,尹同跃再次对媒体表示,奇瑞将暂缓IPO。今年上海车展期间,尹董事长再称暂不上市,给期盼奇瑞汽车上市的投资者们浇下一盆冷水。

  分析人士表示,一次次的上市暂缓、遥遥无期的上市时间表,或许正是此名股东撤离的根本原因。

  过分依赖财政补贴,上市前景蒙尘

  对于这3333.6万股股权的接盘方来说,奇瑞汽车未来能否上市、在什么时候上市显然成为其最关心的问题。

  然而,分析人士却对铁了心要上市的奇瑞汽车并不是十分看好,奇瑞汽车的硬伤是其近年来始终难以避开的盈利难题。

  信息显示,2010年,奇瑞汽车实现营业收入3532807.7万元,营业利润-87391.8万元,净利润23992.57万元。2010年年底,奇瑞汽车资产总计437.4737亿元,负债总计339.966亿元,所有者权益97.5077亿元。

  作为IPO获批的重要衡量指标,奇瑞汽车的盈利能力始终影响着奇瑞的上市进程。资料显示,2007年至2009年,奇瑞汽车利润总额分别为14.3亿元、3.14亿元和0.72亿元,净利润率分别为5.25%、2.38%和0.27%。与此同时,奇瑞汽车这三年的年营业外收入逐年递增,公司分别获得各级政府补助收入2.85亿元、4.7亿元和6.33亿元。如果扣除这些来自政府的补贴,奇瑞汽车的主业或许早已开始亏损。

  分析人士表示,考虑到经营环境正在发生的变化,在连续两年的疯狂增长之后,今年汽车业的好日子不再。根据工信部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汽车产销分别为1046.24万辆和1060.18万辆,同比增长2.33%和3.22%,增幅较去年同期分别回落41.47和39.37个百分点。

  很可能,奇瑞已经错过了IPO的最佳时期。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