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江苏新城拟赴港IPO 四季度难成房企上市窗口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6 23:14 来源: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王海春 上海报道

  日前市场传出消息,国内B股上市公司江苏新城计划于今年第四季度赴港IPO,拟筹集约3亿-4亿美元资金,主承销商为美林证券。如该公司IPO能如期完成,将成为莱蒙国际(03688.HK),今年第二家在港上市的内地房企。

  瑞银投行亚洲区主席蔡洪平在博鳌地产论坛上表示,有14-18家内地房地产公司计划在港上市,但迄今都未能成功。

  “预计调控政策在年底前不会出现大转向。欧美券商、投资机构在未来一年看空内地楼市,因此今年四季度开发商很难获得市场追捧,上市的‘机会窗口’也很难打开。”盛势投资副总裁简宏洲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房企赴港IPO受阻

  “如果顺利的话,四季度可能就会有结果。”江苏新城相关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公司曾尝试发债、申请再融资等方式,但在国内资本市场所获资金有限。因此新城地产将资金的获取从股市转至地产信托的发行。不过今年5月后地产信托发行申批政策不断收紧,地产信托的年息从15%上升至20%左右,融资成本变得越来越高。

  “我们到香港上市的计划是几年前就定下的。现在我们只是加快了上市脚步。地产公司在国内融资越来越困难,成本也越来越高。如果能借助港交所平台获得海外资本的支持,就有利于打破目前的困局。”上述江苏新城人士说。

  实际上,与江苏新城抱有同样想法的内地房企数量并不少。“我们刚刚撤销了在上交所退市的计划。现在监管部门的申核特别严,通过的可能性太小了。如果是民企,倒是有可能选择到香港上市,可我们是国企,没有获得国资委的批准就没办法到香港上市。”上海农工商房产战略投资部副经理施裕向记者表示。

  德勤中国全国房地产行业主管合伙人何锦荣本月初向媒体表示,德勤正与10家内地房地产企业接洽,预计今年第四季度至明年第一季度,内地房地产企业赴港上市的情况会明显增加。

  “为什么今年极少有房企在香港成功上市?可能与找不到调控的逻辑也有关。香港投资者也不大懂。现在房企在香港上市碰到的阻力,就是对中国宏观房地产调控政策不理解。”蔡洪平表示。

  简宏洲也指出,在港投资机构无法对内地楼市走向有清楚的判断。

  “从去年9月到现在,调控政策频出。如果明年楼市能走高,现在做投资还好;如果明年政府继续调控,楼市走低,开发商的盈利下降了怎么办?投资者在没办法有比较明确判断的前提下,对房企的投资也会相应减少。”

  除了与香港投资者看淡内地楼市,还与内地房企今年大举融资及欧美资本量减少有关。

  “今年初至二季度,恒大地产、绿城、碧桂园等在港上市的房企通过发债等方式融资约170亿美元。如此大量而频繁的‘吸金’行为,减少了投资者对内地房企的兴趣。更关键的是,欧美资本对内地楼市信心并不足,他们的投资意愿下降得很明显。”简宏洲表示。

  四季度会否成为窗口期?

  对那些急于想在香港通过上市来突破资金困局的房企,四季度会否成为窗口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与房企在港上市的股票定价及投行的认购有很大关系。“沪市房企市盈率相当高,一般可以达到13-14倍的市盈率。而香港的房企好一点的市盈率也只有5倍,一般只有3-4倍。”中原证券研究员告诉记者,有一些开发商并不认可这样低的市盈率,最终没能成功在港交所上市。

  长甲置业也是寄希望于香港上市的一家房企,但此后却因价格问题而与上市擦肩而过。

  “人们一般认为进入到聆讯阶段,上市可能基本已经成功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在询价过程中,券商和投资机构把发行股价压得太低,开发商难以接受,那么上市进程很有可能被搁浅。”长甲置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上述人士表示,上一次赴港上市就是因为股价过低,公司最终放弃了上市计划。

  “每家公司都希望自己能获得比较好的市场认购价。上市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进行融资,但在获得融资渠道的同时如果成本过高,融资也就没有意义了。”上述江苏新城地产相关人士表示,认购价格与当时的市场环境、公司经营业绩和投资机构对行业走向的判断有很大关系。而在当下,这种不确定的因素正在加大。

  而在港上市房企的业绩,也将间接影响IPO房企。近日公布的8家香港上市房地产企业7月销售数据中,有6家公司录得环比下降。绿城7月份合同销售金额为23亿元人民币,环比下降25.8%;而恒盛地产销售额为9.14亿元人民币,环比大跌54.5%。

  “进行询价后,如果在港交所房企的业绩普遍不佳,将影响市场购买其股票的积极性。如果认购额过低,房企不得不调低股价;而这也缩减了开发商的融资额,是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同策房产研究部经理夏宇表示。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