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金安国纪:2200万元货款纠纷未解 研发投入减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6 14:42 来源: 《理财周刊》

  IPO研究组

  在前一篇文章中,曾谈到金安国纪涉嫌“假外资”问题。

  本刊IPO研究组了解到,就此问题,国家商务部、外汇管理局、税务总局等多个部门曾在2006年8月份联合发布《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坊间称之为“10号文”),对此就做出过明确规定,境内公司、企业或自然人以其在境外合法设立或控股的公司名义并购与其有关联关系的境内公司,所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不享受外商投资企业待遇。而实际上,国内有部分纯粹的内资企业,为了获得税收优惠,会通过极为隐蔽方式实现返程投资来达到此目的。

  通过进一步分析发行,金安国纪应收账款风险控制不严,合同纠纷货款超过2200万元,不过其坚称“不要紧”。此外,近三年来金安国纪在研发投入上面逐渐减少,变得有些吝啬起来。

  合同纠纷涉案金额不小

  虽然一再宣称严格控制应收账款风险,但截止到目前,金安国纪合同货款纠纷涉案金额超过2200万元。

  招股书资料显示,目前金安国纪尚未完结的诉讼事项均为公司与客户发生的合同货款纠纷,其中,涉案金额超过100 万元的尚未完结诉讼事项共有8宗,如一个叫范和平的自然人欠款达390多万元。初步统计,这8宗货款纠纷涉案金额达到2230余万元。如果还考虑到标的少于100万元的纠纷案,涉案金额肯定超过这个数字。

  2011 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17亿元,对此来说,这点合同货款纠纷涉案金额算不了什么。2011年上半年净利润6535.57 万元,如果与此对比,却可尴尬发现该比例已经达到了三分之一左右。分析人士指出,这部分合同货款之前已经纳入应收账款之中,之所以发生纠纷,因无法按期收回的因素居多,可见,其对应收账款风险的控制能力还是稍有欠缺。

  对于这种状况,金安国纪似乎毫不在乎,其在招股书中信心满满地表示:对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声誉、业务活动、未来前景不会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研发投入逐年减少

  金安国纪在研发投入方面,显得并不那么大方。

  招股书数据显示,2008-2010年,金安国纪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5173.25万元,4373.16万元和5101.52万元,从绝对数值上看,似乎已经不少,但这对于一个营业收入已迫近20亿元的企业,似乎有点小气。数据也佐证了这种观点,近三年来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3.91%、3.74%和2.69%,投入逐年减少。

  金安国纪已于2008年底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这对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有着具体的要求,即在近三年内,其用于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研发经费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不低于3%。而实际上,2010年只有2.69%,显然没有达标。2011年上半年,金安国纪研发投入2197.72万元,如果按照目前这种投入进度,到年底总的研发费用极有可能与去年持平,但是其营业收入在今年超过20亿元应该不成问题,如此看来,今年金安国纪在研发方面投入仍然无法达到3%的最低门槛。

  金安国际在2006 年组建了技术中心,目前已拥有发明专利2 项,实用新型专利1 项,另有已获受理发明专利11 项,生产中使用的核心技术17 项。

  而反观其竞争对手广东生益科技,在2010年专利申请量呈井喷式增长,其中,新授权中国专利25件,其中发明9件,新型实用16件。当然,这需要高投入的支撑,生益科技在2005年每年研发投入就已经超过8500万元。

  由此让笔者不禁产生疑问,如果金安国纪的研发费用未来仍然不能达到国家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底线,未来将会在税收方面不能享受优惠;更为重要的是,面临竞争日益加剧的电子产业,产品需不断升级来适应市场,而这将更加依赖于自身的研发能力。而金安国纪在此方面的热忱却不够,由此将引发对公司的业绩成长方面的担忧,对此将持续关注此公司的发展动向。

  相关衔接:研发费用投入标准

  根据国科发火〔2008〕172号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认定管理办法》中第三章规定:

  企业为获得科学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而持续进行了研究开发活动,且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

  2.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3.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企业注册成立时间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计算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