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吉艾科技控股股东为一家人 在校大学生身家或近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4 09:42 来源: 京华时报

  本周五(16日)即将上会的吉艾科技(北京)股份公司引人关注,除了超高的客户集中度等问题外,一笔敲定于2008年末、却在2009年调整确认收入的1555万元合同大单也疑窦丛生。此外,股东里面还有一位1988年的在校生,如果成功上市,其身家或将高达9300万。

  客户

  主要傍着两石油巨头

  招股资料显示,吉艾科技的主营业务是石油测井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和现场技术服务,以及利用测井仪器为油田客户提供测井工程服务。其中,测井仪器销售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

  从销售客户情况看,吉艾科技对大客户的依赖似乎已经到了“傍大款”的程度。2011年1-6月、2010年、2009年和2008年度(下称“报告期内”),吉艾科技直接来自于中石油和中石化下属测井服务单位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139.44万元、9920.29万元、5802.32万元和5695.85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92.30%、94.01%、79.86%和95.51%。尤其是在今年上半年(暂不考虑季节性因素对公司业务的影响),公司的四个客户有三个是来自中石油和中石化下属测井服务单位。

  针对上述情况,吉艾科技解释称,目前国内大部分石油测井服务单位均作为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石油公司内部的存续企业存在,公司也不例外,预计这一状况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存在。

  因过度依赖大客户而产生经营风险的公司在A股市场上并不少见,如因飞信业务而过度依赖中国移动(微博)的神州泰岳,在双方合同到期后因后续谈判一直未能落实而导致其业绩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股价因此一泻千里。

  针对上述风险,昨天,吉艾科技董事会办公室的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两大石油公司下属测井服务单位逐渐成为独立主体参加市场竞争,在测井仪器采购的选择上也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公司的技术优势明显,下游主要客户招标议标的采购制度使得公司可充分依靠技术及产品优势与其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另外,外部测井仪器制造商提供的新方法、新技术可帮助石油公司有效降低石油勘探的风险,提高勘探效率。石油公司放弃市场化运作,人为缩小高端测井仪器的采购范围,不利于其提高自身勘探开发的能力,发生此情况的可能性较低。

  悬疑

  1555万元合同确认存疑

  在吉艾科技的历年销售中,有一笔1555万元(不含税)的合同大单比较诡异,这笔业务的收入确认时点关乎吉艾科技2009年的营业收入是否能够高于2008年。

  招股资料显示,吉艾科技与渤海钻探于2008年12月10日签订技术协议,于2008年12月29日签订这笔关于下井仪器、常规仪器、地面系统的销售合同。合同中规定的价款结算条件是以双方实际验收签认的货物清单为依据,在验收合格后付款。

  而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吉艾科技2008年共推出4整套测井仪器系统并已销售完,在签上述销售合同时已无现货,所以在签订技术协议与销售合同后(即2008年12月29日后)开始组织生产。显然,对于仅剩12月30日、31日的2008年来说,要求上述交易在年内完成形同玩笑。但吉艾科技却在2008年开具发票,确认收入1555万元,并相应缴纳了增值税和所得税。

  公司昨天给记者发来的回复中称,产品的生产及实际交付均发生在2009年,在2009年4月公司交付产品并验收合格后才真正实现风险转移。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规定,申报财务报表中将该笔收入调整到2009年确认。他们认为,收入调整符合会计准则要求及证监会相关规定。

  针对上述收入确认情况,一位资深审计人士表示,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制度下,收入确认要素中最重要的一点是风险是否已经转移,而风险转移的判断标准通常是标的商品是否已经交付。如果上述合同情况属实,吉艾科技在2008年确认收入显然不合理。即此笔1555万元的合同大单的确认仅存在两种可能,若非2008年急于确认而出现错误,便是2009年为了某种目的而做出追溯调整。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招股资料中披露的财务数据,吉艾科技在2009年与2008年的收入分别是7266万元、5964万元;若未进行上述1555万元大单的追溯调整,2009年与2008年的收入分别是5711万元与7519万元。

  员工

  科技骨干年薪仅7万

  与所有角逐创业板的企业一样,吉艾科技在招股资料中极力展示自己的技术优势,并称“产品性能与核心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同行业中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其中有8名核心技术人员,分别是实际控制人之一黄文帜、霍玉和、苏航等,均为业内资深专家或技术骨干,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和丰富的技术经验。

  但与技术骨干所发挥的作用不匹配的是其给予技术骨干的收入。苏航任公司的硬件工程师,霍玉和任公司的机械设计部部长,两人年薪税前仅人民币7万元。尽管两人都在2010年的增资中获得2400股原始股,但锁定期仅自公司上市之日起十二个月。

  以北京的平均消费水平,上述技术骨干年仅税前7万元的收入并不具有诱惑力。因此,限售期后,如何留住骨干似乎是个问题。昨天,吉艾科技董事会办公室的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一向重视员工,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政策,保持员工队伍稳定。

  股东

  实际控制人曾有高中生

  招股资料显示,吉艾科技的控股股东为高怀雪、黄文帜和徐博,三人分别持有发行前股份的40.8402%、39.0556%和8.8763%,合计持股比例为88.77%,是一致行动人。其中,高怀雪与黄文帜是夫妻关系,高怀雪与徐博是母子关系,三人自2006年5月公司成立以来,一直通过一致行动对发行人实施控制、管理。

  公开资料显示,徐博生于1988年4月27日,2003年9月至2006年6月就读于北京101中学高中部,2007年2月至2009年6月就读于美国加州圣莫尼卡大学,2009年9月至今就读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也就是说,2006年,尚在读高中、刚满18周岁的徐博即成为一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之一。其目前持股量为715.755万股,按照可比上市公司中海油服15.59倍的市盈率及吉艾科技2010年0.85元每股收益,吉艾科技的可比定价约为13元/股,若成功上市,徐博的身家或将高达9300万。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