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齐能化工资金脉络复杂 所持ST长信股票突遭冻结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5 22:42 来源: 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邵好 聊城报道

  觊觎资本市场已久的青岛齐能化工有限公司(下称“齐能化工”)最终没能拿到上市的“金钥匙”。而在大肆购买股票背后,齐能化工也在玩“铤而走险”的游戏。

  22日,ST长信(600706)突然公告称,公司第二大股东齐能化工持有的437万股股权被山东聊城市公安局东昌府分局依法冻结,冻结期为2年。

  从举牌ST长信到举牌ST天宏(600419),曾宣布“三年控股两家上市公司”的齐能化工为何在这一时点被冻结股权?其背后隐藏着何种内幕?23日,经济导报记者赴聊城市东昌府区采访发现,该公司因在当地涉嫌非法集资,公安部门正在进行侦查。

  导报记者独家获得的一份资料显示,以齐能化工为首的“刘氏企业”旗下拥有多家公司,其以石化资产作为保证,通过鑫汇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下称“鑫汇”)和天津润泰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润泰”)收取投资者资金,然后再将资金转移至其他企业,或留做他用。

  刘迪已归案

  23日下午,在东昌府区公安分局办公楼二楼大厅,数名前来报案的投资者聚在一起,相互询问着案件的最新情况。大厅两侧办公区也是人来人往,由于前来报案的投资者太多,共有4个办公室同时受理报案。即使这样,还有一些投资者在焦急地排队等候。

  “我投了10万元,一分钱利息也没收回来,听说出事了就赶快来报案了。”投资者张先生说。

  “主要嫌疑人刘迪已经被拘捕。现在正在进行的是报案登记,案件正在办理中,涉案人员和资金数额目前难以统计。”在该局经侦大队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冯振宇向导报记者介绍了案件的基本情况。

  经证实,公安部门所说的“刘迪”正是齐能化工的主要股东。目前包括齐能化工在内的“刘氏企业”均由其掌控。

  “近期,有群众举报,齐能化工涉嫌非法吸收公共存款。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种种迹象表明,其确实存在涉嫌非法集资的情况。而且,该公司的资金链也有断裂的可能,出于保护投资者的考虑,决定冻结其涉案资产,ST长信的股权只是其中一部分。”冯振宇说。导报记者注意到,仅齐能化工一度持有的ST长信股票的市值就达1.2亿元,该案涉及的资金数额可见一斑。

  “从10日就开始受理投资者报案,13天里每天都有几十人来报案,该案已经成为分局的主要工作。”冯振宇说,目前该案还在初期侦查阶段,很多细节尚不明晰。

  涉嫌非法吸存

  尽管官方尚无明确数据,但在与报案投资者的交谈中,导报记者了解到,仅东昌府区涉及的资金量可能就达数千万元。“前两天来了一个老板,一个人就投了700多万元。投资10万元以上的不在少数。”一位投资者说。导报记者注意到,不少投资者都是在收到第一次的利息后连续增资,资金数额也越来越大。

  据导报记者了解,齐能化工仅是一家化工企业,何来如此大的能量吸收巨额存款?对现场投资者进行采访之后,导报记者发现其原因竟然非常简单———“利息高”。

  导报记者采访了10多名前来报案的投资者,发现其参与集资的渠道惊人相似:都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认为这里给的利息高,把钱短期存在这里。

  这一点也得到了办案民警的证实,“月利率从3%到9%不等,大多是协商确定。”导报记者进行了简单计算,最低3%的月利率折合成一年期利率为36%,是当前银行3.5%年利率的10倍。按照规定,超过银行同期利率4倍即为高利贷,36%的年利率已明显违规。

  50多岁的李敏女士告诉导报记者,她已经投了70多万元,其间收回了一些利息,但绝大部分仍存在“公司”里。

  据了解,齐能化工及其相关企业2007年开始运作集资事宜,投资者“入股”,按照约定获得利息。“利息一般都能按期支付,很多人都是尝到了甜头又增加投资的。”李敏说。

  在采访中,导报记者还注意到,不少在场的投资者对签订合作协议的对方并不了解,有些甚至连公司名称都弄不清楚。“我听朋友说是一家大型公司,有炼油厂,都是亲戚朋友的,谁能想到上当受骗啊。”投资者罗女士说。

  资金脉络复杂

  导报记者在独家获得的一份资料中看到,以齐能化工为首的“刘氏企业”旗下拥有多家公司,包括齐能化工、青岛绣购化妆品有限公司、青岛万家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等自称拥有资产的实业公司,及以鑫汇和润泰为首的投资基金。

  据李敏介绍,刚开始都是听说刘迪手下有很多公司,在很多地方都有实业。但是,要想投资的话就得通过股权基金,而鑫汇和润泰都可以。从合作协议来看,交易方一般都是鑫汇和润泰的青岛分公司。

  此外,导报记者获悉,刘迪在聊城东昌府区的业务主要由高士海等人负责,其在聊城市健康路上的齐鲁大厦5层租赁了办公室,投资者既可以将资金直接转到其开设的账号上,也可以到公司现场交钱。

  随后,导报记者来到其位于齐鲁大厦的办公地点,整个楼道昏暗无光,所有涉及该公司的标识早已消失不见。大厦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说,原来该公司确实在这里办公,不过现在已经被关闭了。

  导报记者还了解到,同属刘迪旗下的润泰淄博分公司也同样“人去楼空”,主要负责人都不见了踪影。据了解,之前在此“入股”的投资者的“利息”返现出现了问题,约定的返利停止了发放。

  事实上,润泰自称是一家为个人及机构投资者提供金融咨询、投资资讯、投资者教育和投资理财服务于一体的公司,并有以依托石化为主的实体经济。而“涉足石油化工”也正是其吸引众多投资者的关键之处。

  综上可以看出,齐能化工等“刘氏企业”以石化资产作为保证,通过鑫汇和润泰收取投资者资金,然后再将资金转移至其他企业,或留做他用。但是,这些资金是否投入到了实业中,多名在场的投资者均表示不知道。

  “刘迪的公司不是上市了吗?”一位投资者向导报记者询问说。但当导报记者向其解释齐能化工仅仅是持股时,他马上表现出了不安的神情。

  祸起增持ST长信?

  这笔钱究竟到哪去了?从刘迪家族频繁涉足资本市场的路径中,或许能发现蛛丝马迹。

  据ST长信的公开信息显示,去年8月至12月,齐能化工分3次增持其股票,并在耗资1.2亿元之后获得ST长信10%的股权,成为了ST长信第二大股东。

  而就在这期间,齐能化工完成了一次增资,去年11月,其宣布增加注册资本4072万元,公司注册资本由1000万元扩充到5072万元。也正是在这次增资之后,齐能化工完成了对ST长信股权的第三次买入。

  由此可见,齐能化工在增持ST长信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资金或来源于“吸收公众存款”。利用高息借款买股票,如果赚钱,可谓皆大欢喜,但如果赔钱,就很可能引发一连串后果。齐能化工退出ST长信的表现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按照齐能化工当时的解释,投资ST长信仅为“财务投资”,但是,与大股东“竞争买股”的做法却将其打算控股的想法暴露无遗。不过,齐能化工未能如愿,今年2月西安曲江文旅重组ST长信的预案被股东大会通过,齐能化工只得退出。

  可是,目前的行情无法给齐能化工好的减持机会,齐能化工只能赔本卖股。ST长信19日披露的权益变动公告显示,齐能化工在今年四季度分3次共计减持约358.72万股公司股票,加上三季度减持的77.95万股,累计减持股份占比达到了5%。以ST长信当前的股价计算,齐能化工整个交易亏损在千万元以上,而这也很有可能是其东窗事发的导火索。

  (应被采访者要求,文中“李敏”系化名)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