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轮渡二次上市之忧:主营业务成长性乏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0 07:59 来源: 《经济》杂志渤海轮渡二次上市之忧:三次蹊跷的股权转让和乏力的成长性
2月27日,渤海轮渡发布招股说明书,这已经是渤海轮渡在一年半前上市失败后第二次冲击上市。如果上市成行,这将是登陆A股市场的第二家轮渡企业。
虽然二次上会的公司针对第一次上市存在的问题有所改进而通过率较高,但渤海轮渡三次蹊跷的股权转让和主营业务成长性的硬伤可能对再次上市形成障碍。
三次蹊跷的股权转让
2010年渤海轮渡曾冲击上市,但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其三次蹊跷的股权转让涉嫌国有资产流失是直接导致上市失败的原因。然而从一年后新的招股书来看,这三次股权转让并没有明显改观。
渤海轮渡的第一次蹊跷的股权转让发生在2004年下半年当时辽渔集团为本次国有股权转让的唯一受让方。但按照《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将产权转让公告委托产权交易机构刊登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经济或者金融类报刊和产权交易机构的网站上以广泛征集受让方。
但即使作为唯一的受让方,辽渔集团并没有拿出真金白银,这时一家名叫海桥国际的大连民营企业公司突然杀出,摇身成为辽渔集团的战略合作伙伴并实际出资让辽渔集团代为持有。2005年10月,双方共同受让渤海轮渡的国有股权。最终,在辽渔集团所取得的渤海轮渡51.36%的股权中,有44.62%的股权是代海桥国际持有。
这其中不难发现,在第一次增资扩股四年后,四大国有股东原价转让股权,收购方却无力支付,找来“战略合作伙伴”代为支付并为其代持,渤海轮渡的资本故事就此开始。
第二次股权转让发生在2006年7月7日,海桥国际与辽渔集团签署协议书,将其实际持有渤海轮渡的81%股权全部转让,其中原由辽渔集团代持的44.62%股权转让给辽渔集团,其直接持有的36.38%股权转让给由渤海轮渡及辽渔集团管理层、企业骨干等出资成立的第三方公司海平投资。
但蹊跷的是,在转让协议生效的前一天,渤海轮渡突然宣布分红,让已经把自己告上法庭的海桥国际在临走之前分享了81%的股权分红。海桥国际出资不到一年,收益率近30%。
海平投资,一家无法说明资金来源的公司,通过原价受让股权神秘的进来,蹊跷的退出前大幅的分红,再由高管一年后买回。如此蹊跷的逻辑引起了市场对这家公司高管和海平投资关系的质疑。
2006年底,渤海轮渡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同时派送红股及管理层增资扩股。对于刚刚完成职工持股,再以管理层持股的渤海轮渡,其时已经完全由国有控股企业变身为42%为私人所有。
第三次股权转让在2009年7月31日,海平投资将所持公司股权转让给绵阳产业基金,股权转让价款为37587万元。虽然这次股权转让让海平投资的三年的收益率高达283%,但在2010年上市的前夕转让职工股,相对当时IPO动辄上百倍收益率的爆富神话来说,三年不到三倍的收益率,职工股转让在上市前夕的撤退成为了一个谜。
本刊就以上问题进行采访,渤海轮渡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公司处于上市前的敏感期,相关问题不做回答。
主营业务成长性乏力
除了历史沿革中三次蹊跷的股权转让外,渤海轮渡主营业务收入的成长性可能会成为渤海物流二次冲击上市的另外一个重大障碍。
公开信息显示,主营业务收入的持续盈利性是监管部门关注的最重要指标之一,此前有多家企业因为这个原因被否。
渤海物流的招股说明显示,2009-2011年,渤海轮渡分别实现净利润17900.19万元、21569.72万元和27774.82万元,从表面看最近三年的净利润均保持在20%-30%的良好的增长势头。
但渤海物流的招股说明书同时显示,渤海轮渡在2009年至2011年分别收到燃油价格补贴192万元、2270.04万元和10067.62万元,扣除所得税因素以后的净影响额分别占同期净利润的0.80%、7.89%和27.19%。即使仅扣除营业外收入中的燃油价格补贴,渤海轮渡2009-2011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7708.19万元、19299.68万元和17707.20万元, 2011年净利润同比2010年竟下滑近10%。
导致渤海物流主营业务净利润下降的是增发乏力的主营业务收入。招股说明显示,渤海物流2009年至2011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75,248.02 万元、104,256.76 万元和105,115.93 万元。
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乏力的同时,雪上加霜的是,渤海轮渡短贷长投的风险也开始显现。
渤海轮渡的财务数据显示,从2009年至2011年,渤海轮渡的速动比率分别为0.14、0.26和0.31。从现代财务理论上看,速动比率一般应在在1以上,否则说明公司有一定的短期资金风险。渤海轮渡也认为,公司的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匹配性不强。
事实上,在渤海轮渡的募集资金用途上,渤海轮渡总共计划募集的10.3亿元资金中有2.5亿元用来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