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双成药业募投成长性存疑 公司主业存过度集中风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0 09:34 来源: 京华时报

  日前,海南双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双成药业”)披露招股资料,拟登陆深交所募资3亿元用于厂房技改及新厂房建设项目等。     公司募投项目成长性存疑、公司主业产品存在高度集中风险等问题也随着招股资料的披露而浮出水面。

  主业存过度集中风险

  招股资料显示,双成药业主要从事多肽原料药及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导产品为注射用胸腺法新(医用名“基泰”),主要临床应用包括肝炎、肿瘤、重症感染和难治性感染等患者的治疗等。 

  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1年,注射用胸腺法新的销售收入占双成药业当期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一直维持在63%以上,并呈现逐年增加之势,2011年已超过71%。从市场需求及产品成长性上来看,胸腺法新都是双成药业的发展之重,但暗藏风险。 

  对制药企业而言,产品能否乘政策东风十分关键。2011年,同为海南省医药上市公司的康芝药业,因主营品种瑞芝清突遭药监部门限令使用,替代品种未能及时弥补市场,导致其营业收入接连大降,其股价接连创下新低;类似的还有沃华医药,因其主营品种未能进入医保目录,进而遭遇业绩巨亏、股价巨跌。如此,对双成药业而言,注射用胸腺法新能否一直在政策保护之列,未来存在不确定性。

  募投项目成长性存疑

  本次筹谋上市,双成药业拟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3000万,募集约3亿元,其中2.52亿元用于现有厂房技改及新厂房建设项目,4761万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而现有厂房技改及新厂房建设项目中,主要是为建设一条年产能800万支多肽制剂的生产线,其中550万支产能用于生产注射用胸腺法新。 

  双成药业一直坚称“基泰”在国内竞争对手少,市场进入壁垒高。但事实上,目前国内共有6家企业取得了该品种生产批件。 

  市场占有率方面,2010年,仅排名前两位的美国赛生公司和成都地奥公司就占去了71.28%的市场份额,且随着海南中和、上海医药等后来者介入,注射用胸腺法新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双成药业还要将募投主力投向并无特别优势的“基泰”,不能不让人为其捏一把汗。

  谋海外上市无疾而终

  事实上,这已不是双成药业第一次谋求上市。早在2006年,公司就曾计划赴海外上市,但无疾而终。 

  招股资料显示,2006年,为赴海外上市,双成有限(双成药业前身)100%的股权均转让给由公司实际控制人王成栋及其子WangYingpu(王荧璞)等自然人在英属维尔京群岛设立的SEE FUTURE公司。但双成药业并未就此番上市给出更详细的说明。直到提及2010年6月的增资背景,双成药业称,2010年,国内资本市场进入了持续健康发展的新阶段,国家亦鼓励优质企业在国内资本市场发行上市。因此,双成有限调整发展方向,拟申请在境内上市。 

  直至今天,这场持续了4年却无疾而终的海外上市究竟卡在哪个环节,仍是一个谜。

  创始人间签类“对赌协议”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正是这次海外上市计划的曝光,牵出了创始人之间曾经签署的类似“对赌协议”,并导致两名创始人“净身出户”。 

  并无医科背景的王成栋如何成为一家医药公司的老板?招股资料显示,双成有限设立时,王成栋负责投资,唐宏、高光侠两人负责推荐和组织专家团队从事多肽药物研发,二人的入股款亦是借自王成栋。王成栋与二人签署了一项类似“对赌协议”的约定:若胸腺肽α1不能研发成功且实现产业化,唐、高需以零收益退出上述全部投资。 

  一语成谶,唐、高二人推荐和组织的专家团队虽成功研发了胸腺肽α1,却未能实现产业化。于是,唐、高决定于2003年初践行约定,但并未实际办理退出手续。2004年后,双成有限经营渐渐好转。2006年,公司为谋求海外上市,唐、高“净身出户”。 

  事实上,双成药业的产品多为仿制国外已过专利保护期的原研药,产业化等问题应不构成困难。那么,专业团队缘何研发出了产品却受阻于产业化?为何唐、高二人履约后不久即克服了困难?唐、高二人退出与海外上市搁浅之间究竟有无关联? 

  双成药业IPO背后,尚有多个待解疑团。

  本报记者苗慧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