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银行资产风险犹如雾里看花 寻底刚刚开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2 14:31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接近1倍PB估值的银行股的寻底或许才刚刚开始:虽然持续两年多的资本监管措施基本尘埃落定,但银行资产风险犹如雾里看花般困扰着投资者,经营方式转变和模式创新依然前路多舛。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 史尧尧】历经两年半,新的银行业监管规定出台。
2009年7月银监会颁布《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2010年2月银监会又颁布了《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这就是近一年银监会时常提到的“三个办法、一个指引”。
有媒体陆续报道银监会下发文件,要求银行将之前的银信理财合作业务中,所有表外资产在今明两年全部转入表内,并按150%的拨备覆盖率计提拨备。银监会要求大型银行按11.5%,中小银行按10.5%的资本充足率计提资本。
从2009年7月开始,受到以上监管要求以及补充资本金的影响,银行股开始了漫长的下跌。
时间推移到2011年8月12日,银监会正式向商业银行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为这两年“零敲碎打”的各项监管要求进行了一个阶段性总结。似乎是巧合也是必然,近期银行股开始逐步止跌企稳。
有银行监管人士这样形容此份《征求意见稿》,“10万字左右的文件不仅是对中国银行业发展得与失的阶段性总结,更是银行经营管理者下一步工作的指引。”
对于投资者来说,他们却有另外的问题需要考虑——现在经营银行应当是为了谁的利益?是该偏向于股东,还是员工。这是国外学者和投资者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一直讨论和关注的重点。
当这个问题放在中国,是“偏向于股东利益,还是稳定社会、金融秩序平稳发展?”
“如果说股东利益与员工利益某种程度上还存在一定的冲突外,股东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对立应该是不存在的。因为在金融牌照和利率管制下,银行的利润是有保证的。因此,维持社会、金融秩序稳定发展是股东的责任,同时又是保证股东利润的前提。”一位银行董秘办人士对记者表示。
但两者的关系如何平衡却是一个难题,如果更注重社会利益的考虑,那么股东利益就可能被稀释,相比于过去,投资回报周期将被拉长。
“如今,银行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再融资工作,也就是如何调整好经营来满足监管要求以便顺利进行融资。但问题在于随着监管要求变化而进行的股本扩张后,如何有相对应的经营来支撑每股业绩。”一位券商银行业分析师认为。
回顾近一个季度券商的研究报告,从6月初认为银行股市净率(PB)已经具有高安全边际和投资价值,到如今鲜有以PB探讨银行股投资价值,这种微妙变化背后的含义是什么呢?
“现在不少机构投资者更重视投资期限,即衡量更多的是投资银行股的回报期限与自我要求的回报期限是否匹配。”上述分析师坦言。
从世界银行业发展趋势看,多数的银行业活动从最初的发放贷款、承销债券、销售产品、财富管理(围绕着资本的配置进行),到现在以扭曲的方式来配置资本的业务方式,将业务扩展到风险更高、也更为复杂的衍生品交易活动(包括结构性金融、衍生品交易和监管套利)。
从当前中国银行业的经营范围看,它们只是把贷款者与借款者撮合在一起。何时开始进入下一个阶段,向市场展现新的利润增长方式,现在仍无定论。
银行经营者需要时间适应新监管要求和调整经营方式,投资者们需要耐心等待他们的应对措施。
监管新规
对于目前世界一些大型银行所进行的以扭曲的方式来配置资本的业务方式,美国圣迭戈大学法学教授弗兰克·帕特洛伊的评价是,“即便是扭曲的资本配置也还是资本配置。无论好坏,这从本质上讲就是银行做的事情。”
“从《征求意见稿》来看,这似乎是不被允许的。”一位银行人士表示。
在《征求意见稿》中,银监会对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做出明确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在任何时点上均不得低于最低资本要求,即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5%;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6%;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同时,商业银行应在最低资本要求的基础上计提储备资本。储备资本要求为风险加权资产的2.5%,由核心一级资本来满足。特定情况下,商业银行应在最低资本要求和储备资本要求之上计提逆周期资本。逆周期资本要求为风险加权资产的0%-2.5%,由核心一级资本来满足。
《征求意见稿》还特别指出,系统重要性银行还应计提附加资本。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为风险加权资产的1%,由核心一级资本来满足。
有业内人士透露,工、农、中、建、交、招、国开行属于系统性重要银行,此7家银行已被银监会确定为新资本协议银行,于2010年底开始实施新资本协议和内部评级法。
对此,银监会相关人士向记者指出,“系统性重要银行的名单还没有最终确定,《征求意见稿》所提到的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为风险加权资产的1%的界定,由银监会随后确认标准后另行规定。”
“所有商业银行都要按照此次《征求意见稿》的时间和指标规定来执行。”他最后表示。
即便是以上7家银行被划为系统性重要银行,对其资本金冲击也不大。“以招行为例,之前它的资本规划是按9.5%来制定的,已经预留了1%的缓冲空间。”一位银行分析师指出。
为配合执行资本充足率的新标准,银监会还提出成立资本监管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评估银行业面临的重大系统性风险,提出对特定资产组合的第二支柱资本要求建议;负责制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总体规划,协调和督促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的实施;讨论并决定对单家银行的监管资本要求;受理商业银行就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结果提出的申辩,确保监督检查过程以及评价结果的公正和准确。
银监会将根据商业银行内部情况或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实施临时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对于对资本充足水平不符合监管要求的商业银行,银监会有权采取干预或纠正措施,督促其提高资本充足水平。
为此,银监会将根据银行资本金状况将银行分为四类管理,被列入后两类的银行,将被限制商业银行分配红利和其他收入;限制商业银行向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实施任何形式的激励;限制商业银行进行股权投资或回购资本工具;限制商业银行重要资本性支出;限制商业银行风险资产增长。
在最严厉的惩罚中,银监会可以要求商业银行大幅降低风险资产的规模;责令停办一切高风险资产业务;限制或禁止增设新机构、开办新业务;强制要求将符合条件的二级资本工具进行核销或转为普通股;责令商业银行调整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限制其权利;甚至依法对商业银行实行接管或者促成机构重组,直至予以撤销。
如果商业银行在资本充足率计算中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报表和统计报告的,银监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相关规定,对商业银行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采取行政处罚措施。
在《征求意见稿》发布后,接受记者采访的银行从业者和分析师均表示,此《征求意见稿》比他们预想的要严格。
再融资压力
有银行业人士表示,《征求意见稿》与2007年修订版《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下称《旧办法》)相比,涵盖了巴塞尔III提出的最低资本要求、储备/缓冲资本、逆周期资本和附加资本,以及杠杆率要求。资本的计量范围涵盖了第一支柱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而且包括第二支柱资本,资本需要覆盖个体风险和系统性风险,从管理范围上实现了全面风险管理。《旧办法》则仅包括最低资本要求,资本的计量范围仅包括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另外,《征求意见稿》比《旧办法》的资本及资本充足率要求更加严格,对操作风险权重的上调、小微和个贷风险权重的下调体现了监管对银行资本投向和配置的温和引导。“有些地方比巴塞尔协议提出的监管要求更严格,比如办法规定,银监会可在第二支柱框架下提出更审慎的资本要求。”上述人士解释。
对于银行业的影响,一般认为对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影响相对小,一方面达标时间在2018年;另一方面,对非系统内银行实施高级资本计量并没有给出时间表,缓解了资本计量的压力。而对于系统重要性银行,《征求意见稿》要求2013年要达到8.5%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要求与9.5%的一级资本充足率要求,再融资压力较大。
《征求意见稿》对信贷承诺的风险转换系数要求明显降低,而对于被银监会确定为系统性重要银行将于2010年底开始实施新资本协议和内部评级法,因此不能从系数调整中受益。其次,新版本对操作风险资本要求有所提高。
但有分析师则认为,此次《征求意见稿》的内容与6月份的《征求意见稿》相比调整不大。6月份《征求意见稿》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四个方面,对其他商业银行债权权重的提高、其他资产要求100%的风险权重、信贷承诺的信用风险转换系数明显提高,以及新增操作风险资本要求。此次《征求意见稿》对前两块的要求基本没有变化,对信贷承诺的风险转换系数要求明显降低,但操作风险要求有所提高。
“根据我们的测算,上市银行平均风险加权资产增加幅度从22.74%下降至20.03%;增加风险加权资产的规模从8.66万亿元下降至7.10万亿元。当然,这些测算基于权重法,若某些银行采取内评法可能减少上述影响。”
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受益更明显。大银行的未使用信贷额度比例更高,因此更受益于表外信贷承诺风险转换系数的降低。但是,如果2013年系统性重要银行要求达到9.5%的核心资本充足率要求,第二轮再融资压力仍较大。
有监管人士向记者表示,相对于6月份的《征求意见稿》对银行的影响,我们此次已做出不少调整和让步,降低了对于银行业资本充足率的影响。
据记者了解,有银行根据《旧办法》的测算,资本充足率约下降4%。而此次对于银行业的整体影响约在1%以内。
转变经营仍需时日
分析师指出,银行板块2011年的平均PB估值仍略低于1.3倍,之前PB低于1倍的交通银行已经基本回到1倍,净资产目前是银行股股价的下限,但H股的折价如果继续扩大,仍会带来一定的压力。银行板块这样的估值水平蕴含着报复性反弹的机会,近期可能会有交易性的机会。目前估值下,银行股的风险在于宏观、政策环境和媒体报道不出现负面消息。
目前银行板块估值已低于2005年和2008年低点,部分银行2011年PB已经在1倍左右,在宏观经济和行业不出现重大利空时,较好的中报业绩可能会成为反弹行情的催化因素,进一步下行的空间基本没有。
但短期的交易性机会并不是多数机构投资者或者股东所追求的,反而可能会成为他们卖出已持有股票的契机。
“近期国务院连续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议,据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目前监管重点是要平衡好保持经济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之间的关系。而目前管理通胀更是工作重点。”一位机构投资者指出。
目前来看,流动性推动通胀压力导致成本大幅上升打压企业利润的情形仍没有进一步改善的迹象,因此今年对银行贷款数额的管理不会放松,使得银行的利润不会有超预期的表现。
上述投资者指出,其实期望银行业绩有超预期的表现,不是寄希望在银行可以省多少钱而是如何赚更多的钱,以此来对冲潜在的不良贷款上升对银行利润的侵蚀。我们还是认为目前的市场价格中包含了一部分不良贷款风险的预期,而到底有多少我们又很难预测。
“据我们了解,第一个地方债务的偿还高峰期是2011年和2012年,这两年占了43%;第二个还款高峰期出现在2016年到2018年。而符合一年两次还本付息要求的平台贷款合约不超过50%,而且不少贷款还是固定利率贷款。”他向记者表示担忧。
这一点得到了参与光大银行港股上市人员的认同,“不少机构投资者都指出,光大银行期望的估值含有高额平台贷款风险,在对银行贷款风险普遍预期不好的背景下,一些机构要求以1倍PB左右的基础认购价来购买股票。”
而对于下一步银行业是否可以通过创新更多地实现自我主动性提升业绩,有银行业者坦言,这种预期的实现很难给出一个时间期限。
“现在市场都在讨论利率市场化经营给银行带来的发展。但在我看来,资产证券化肯定会优先于利率市场化在银行业中展开。”上述业内人士分析指出。
目前,大多数上市银行的资产规模都已经达到或超过2万亿元。正如之前有不少银行利用理财产品大量获取资金,来完成监管任务时被监管层认定为扰乱正常金融秩序。
“如果银行都一起行动既有系统性监管压力,又会因为规模太大造成市场风险。而各家银行根据自身情况向市场公开资产情况,被市场认可后开始逐步解决自身的资产风险,并根据自身情况推进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他最后表示,“改革向来是逼出来,而不是按预想推进执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