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集集团高增长难继 集装箱业务下半年量价齐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9 11:04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

  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实现2倍增长,但下半年集装箱的量价齐降,海工业务继续亏损,道路车辆业务因宏观经济紧缩影响已受拖累,能源化工业务稳定增长,也难挡公司下半年整体业绩的大幅下滑。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 曹圣明 吴静】8月23日晚间,中集集团(000039.SZ)披露2011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完成营业收入364.8亿元,同比增长72%;销售收入354.8亿元,同比增长71.8%;实现净利润28.1亿元,同比增长208%。如非套期保值亏损,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高达280%。

  作为世界集装箱制造商的领头羊,中集集团净利润同比2倍多的增长,在与航运相关的各家企业中,算是非常靓丽的中报成绩。

  但遗憾的是,这个高点抑或成为中集集团业绩拐点:下半年集装箱业务量价齐降,海工业务继续亏损,道路车辆业务已受拖累,能源化工业务即使稳定增长,也难保公司下半年整体业绩的大幅下滑。

  历时数年,中集集团尽管在努力进行多元化经营,但营业收入占比超过50%的集装箱业务,还是使其难以短期熨平周期性行业的特征。

  集装箱业务下半年量价齐跌

  本刊在《中集集团火爆增长将放缓》(详见本刊2011年第17期,总第1700期)一文中,曾提到虽然一季度净利润13.58亿元,同比增长283%,但这份业绩背后依然是集装箱业务的火爆,同时记者和业内人士探讨,经2010年至今,集装箱业务呈现“V”型反弹,短期利好因素已经集中释放,未来增速将放缓。

  这个信息在中报中,再次被证实。中报显示,2011年上半年销售集装箱总计110.83万箱,这一数据刷新了2007下半年中集集团108.57万箱的历史半年度最高水平。其中干货集装累积销售量达97.8万TEU,是2010年同期的2.3倍,其他特种集装箱销售增长也非常可观,冷藏箱、特种箱销量分别为8.85万TEU和4.26万台,分别增长了168.5%和74.3%。

  但公司坦诚,上半年集装箱尤其是干货集装箱订单饱满,销量、价格同比均有大幅上升,也保持了较高的盈利能力,但随着第二季度外部需求疲弱,客户前期采购的新箱存箱量较大,6月份以后集装箱需求转入淡季,箱价和毛利也将回落。

  市场在中报预报公布前,已经作出反应。

  中金公司近期表示,2011年和2012年全球集运量增速分别为8%和7%,低于之前市场10%的预测。而市场对于2011年全球集装箱需求量的预测为350万-360万箱,但目前仅能达到320万箱,这意味着中集集团下半年的集装箱销量,可能会有30%-40%的环比下滑,箱价也会受到影响。

  “7月份公司集装箱堆场库存接近两个月的产量,箱价在短期内也难以上涨。”中金公司表示。

  对此中信证券保持相同观点。预报分析中,中信证券表示,受行业需求影响,公司集装箱业务下半年面临量价齐跌的压力,进而可能拖累整体业绩增长,预计2011年整体业绩增速将回落至40%左右。

  在中集集团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公司董事王宏表示,往年八九月份是传统旺季,但2011年可能反周期,因为在一季度淡季时,公司集装箱业务表现非常好。

  未来集装箱业务依然需要看全球经济复苏情况,而王宏则对欧美经济复苏,持相对保守态度。

  中金公司分析,未来2-3年全球集装箱需求量和中集集团销量仍有望保持增长的趋势,这主要是受益于2000年之后第一批集运高速增长时期采购的箱子进入的淘汰更新高峰;此外2011-2012年有较多的在建集装箱船会交付投入使用,客观上也拉动了集装箱需求的增长。

  在8月25日的深交所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上,中集集团亦表示,对未来1-2年的集装箱需求仍然持乐观态度,考虑到新增运力投放、更新淘汰量的攀升、航运业保持低速航行等因素,全球集装箱整体需求量将会维持继续向上增长的趋势。

  海工业务仍拖后腿

  高调迈入海工行业,市场对此抱以热盼。中报显示,海工业务继续亏损,拖累公司整体业绩。

  其子公司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设备建造基地(下称“中集来福士”),上半年实现收入2.3亿元,但净利润为亏损5.83亿元。

  公司表示,由于在技术、建造、项目管理等方面出现问题,部分钻井平台在手订单为首制船,在技术、建造、项目管理方面经验不足,导致项目拖延。客户提前提取产品而降低合同价款,并且还需要对拖期损失进行赔偿,付出了较高额外成本费用。

  被“视为未来利润重要增长点”的海工业务,曾在2010年爆发各种问题,累计亏损11亿元。而在中集来福士被计入报表之前,2009年其净利润为1.46亿元。

  在2011年的股东大会上,总裁麦伯良曾表达雄心壮志:“2011年的目标是大幅扭亏,关键是要将管理、基础、订单、团队和技术等问题处理好。”

  在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因将更多的精力倾斜到中集来福士上,麦伯良未见亮相。而有参会者表示,现场的焦点都集中在公司的海工业务上面,对该项目的质疑进入白热化状态。而董事王宏坦言,目前没有预想的好,发展也不如董事会预期,海工的问题很多,正在一一面对。

  提到中集来福士,王宏表示,之前市场传言,来福士因业务不振进行裁员,只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需要,没有影响到公司的经营和生产,同时来福士原CEO章立人并未离任,仍在协助麦伯良完善管理工作。

  虽然董事会对来福士的战略上有部分预计不足,下半年海工业务订单仍有不确定性,但公司不存在误判,中集来福士基础很好,具有成为顶尖海工企业的基础。

  而在一次海工会议间隙,中集来福士的内部人士亦向记者表示,麦伯良目前常驻烟台,和章立人对于公司管理的磨合,有待继续。

  “两年内几乎不可能盈利。”多位分析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公司自身经验原因,和新加坡来福士文化和目标也不同。中集集团希望立即见到利润,但新加坡来福士希望发展规模,最近CEO换将,也是解决冲突的一种方式。”

  “世界上成熟的海工装备制造商产品平均毛利率也不超过20%。中集集团作为新进入者,单船价值很高,工艺要求严格,一旦亏损影响很大。”上述券商表示。

  中金公司则在近期调研时表示,中集来福士海工业务为中集集团产生利润贡献尚需时日。

  尤其是近1-2年海工业务的订单和收入情况仍有不确定性。2011年有望实现36亿-38亿元的营业收入,仍然难以实现盈利,但亏损额有望在2010年11.09亿元的基数上大幅减少。

  中银国际在研报中预计,中集来福士在国内海洋钻井半潜式平台领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仍将受益中国“十二五”期间海洋油田开采业的巨额投资和全球深海采油作业的回暖。

  其他业务独木难支

  中报显示,中集集团的能源化工、液态食品装备业务显著增长,但车辆业务受重卡拖累,几乎与2010年持平。

  上半年,能源化工和食品装备实现收入为37.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2%,实现净利润2.47亿元。

  化工液罐集装箱复苏是上半年能化食品装备业绩同比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安瑞科中报显示,公司化工装备业务(以液罐集装箱为主)实现营业收入为12.97亿元,同比增长200.2%,而能源装备和液态食品装备收入同比增福分别为48.2%和41.0%,但是液态食品装备由于欧洲市场疲弱及国内投资放缓,毛利率有较大幅度的下滑。

  中邮证券分析,受益于价格提升使得能源装备业务、化工装备部分毛利率均略有上升,业务发展前景看好。

  公司表示,受益于价格提升、销量增长等因素,能源装备业务和化工装备部分毛利率微增,而液态食品毛利率有所下降。

  目前能源、化工及业态食品装备占到公司营业收入接近10%。“考虑到紧缩货币骤增和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对该业务板块前景保持谨慎乐观。”公司表示。

  占据公司营业收入达到32%的道路车辆运输业务,虽然营业收入实现6%的增长,但净利润仅为3.44亿元,同比下降13%。国内产品车辆业务的重点主导产品如罐式车辆、水泥搅拌车、自卸车市场进一步拓展,在国内市场的份额显著提升。

  中邮证券分析,这与国内经济紧缩政策及固定资产投资放缓,从而导致车辆产品销量增长低于预期有关。

  公司亦表示,在政府宏观调控、抑制通胀、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卡车尤其是半挂牵引车出现大幅下降,各细分市场产品大部分呈现普跌态势。

  “由于2010年需求基数较高,2011年中国专用车市场有可能出现比较明显的供过于求的情况,市场价格将承压。公司还将面临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压力。预计2011年海外市场需求有望延续复苏趋势,但由于2011年美欧经济复苏尚缺乏足够的持续性,需求大幅增长的可能性不大。”业内分析师告诉记者。

点击进入[中集集团吧]讨论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