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4家落水8家上岸10家继续下沉 22鲁股在盈亏线上挣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30 23:35 来源: 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时超

  经济导报记者统计,与去年同期相比,山东地区目前披露半年报的上市公司中,共有12家公司业绩出现“变脸”,其中,4家为“由盈转亏”,8家为“扭亏为盈”。

  在这其中,ST能山净利润同比负增长近6倍,成为最大“转亏”股,而民和股份以当期8536万元的净盈利,位居“扭亏为盈”公司榜首。

  同时,还有10家公司继续去年的下滑态势,部分公司甚至出现退市风险。

  导报记者发现,在这12家业绩“变脸”的公司中,虽然“扭亏为盈”者略占优势,但实际上其中有8家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且其中的4家目前仍为ST公司,3家一度接近“戴帽”边缘。加上10家业绩持续下滑的,山东地区在盈亏线上挣扎的上市公司达到了22家。

  ST能山领衔4“落水”股

  4家“由盈转亏”的公司分别为普洛股份(000739)、丽鹏股份(002374)、ST园城(600766)和ST能山(000702),分别涉及制药业、印刷业、房地产业和电力行业。其中,ST能山净利润达-1.07亿元,以-578.13%的增长率位居4家公司之首,

  导报记者发现,4家公司中,普洛股份因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增加而导致亏损;丽鹏股份的亏损较为意外,其上半年营业收入增长了68%,经营状况较好,但是一把大火却“烧”掉了公司的盈利。

  丽鹏股份半年报显示,公司营业外支出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55倍,主要原因是公司下属铝塑厂一车间发生火灾,造成损失3000多万元。虽然保险公司已赔付200万元,但这无异于杯水车薪。由于这场火灾,公司当期营业外支出多出2840余万元,从而导致公司净利润亏损429万元。

  而除了丽鹏股份以外,另外2家公司都具备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长期都在盈亏线以下徘徊。

  ST能山的亏损近年来一直处于常态。公开资料显示,ST能山2007年亏损1.3亿元;2008年亏损3.1亿元;2009年盈利1722万元,但盈利主要来自于1.11亿元的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及政府补助328万元;其获得的另一笔8000多万元的中央财政奖励资金,使得公司在2010年上半年保持盈利,但在下半年公司表现依旧疲软,最终全年还是亏损了868.95万元。

  ST能山今年的半年报甚至给出预期,由于国内煤炭价格继续大幅上涨并持续高位运行,致使公司发电成本大幅上升,且在当前货币政策下融资困难,公司今年三季度的亏损额将达到1.4亿-2.2亿元。

  同样,ST园城也是长期亏损大户。

  ST园城从2001年开始就一直业绩不佳,大股东更是频频易主。2010年,因为审计的股东权益为负值,公司被上证所实行其他特别处理。资金不足、诉讼压力增大、房地产调控的不确定性等因素,都是公司目前面临的困难。

  转盈公司多有“大靠山”

  8家“扭亏为盈”的公司分别为民和股份(002234)、浪潮信息(000977)、ST鲁北(600727)、亚星化学(600319)、新潮实业(600777)、青岛碱业(600229)、民生投资(000416)、新华锦(600735)。其中,民和股份因为鸡肉大幅涨价,一改去年同期低迷态势,净利润大涨至8536万元,位居第一位。

  浪潮信息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542万元,位居第二位。不过这一大幅增长的利润并非来源于主营业务,而是公司拥有的一块土地被政府收储,带来3545万元的收益。

  ST鲁北的业绩也很亮眼,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086万元,与上年同期3189万元的亏损相比,可谓天壤之别。但这一业绩的转变,同样并非受益于公司自身的改善,而是得益于两大靠山———地方政府和大股东。

  公开资料显示,ST鲁北今年以来的业绩改善来源于两方面———无棣县人大常委会批准拨付的4000万元财政补贴,以及公司将账龄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以及部分资产,以近1.6亿元的价格整体出售给大股东鲁北集团。

  同样情况的还有亚星化学。公开资料显示,其在去年12月底收到潍坊市财政局贷款贴息资金8000万元、研发资金补助3000万元,二者合计金额就高达1.1亿元,直接改善了公司利润报表。

  而正是有了资金上的缓冲,公司在今年上半年才能维持生产规模,此时正赶上销售旺季。其半年报显示,公司主导产品氯化聚乙烯今年上半年销售价格大涨,导致毛利润较比上年同期提高9.04个百分点,成为其利润增长点。

  8家公司中,新华锦的业绩最不好看,净利润仅有58万元,排在末位,但其大股东给出了较好的预期。公司近日公告表示,初步拟定重组草案,将以定向增发方式,收购大股东鲁锦集团及鲁锦集团的控股股东新华锦集团旗下发制品企业股权,前景看好。

  导报记者发现,上述8家公司中,除了青岛碱业、民和股份是因为行业情况改善,主营业务盈利大幅增长而实现扭亏为盈外,其他6家盈利的背后均有当地政府或大股东支持的身影,可谓一道独特的风景。

  暗藏隐忧

  12家业绩“变脸”公司中,实际上有8家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其中有4家ST公司,3家一度接近“戴帽”边缘,这一现象背后暗藏隐忧。

  导报记者发现,上市公司的“保壳”战,主导了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变脸”。

  比如一度“披星戴帽”的ST能山,到2010年接近退市边缘的时刻,才通过关停小机组获得大股东补偿金及政府补贴奖励,悬崖勒马,摆脱危机。但是在“保壳”成功后,公司的主营业务实际上并没有得到改善,这种“表皮治疗”最终导致ST能山业绩再次出现滑坡,成为今年亏损较大的公司。

  导报记者发现,同样情况也曾出现在ST轻骑、ST园城以及今年的ST鲁北身上。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的3家“由盈转亏”的公司,其之前的“扭亏为盈”并不成功。这也让投资者对今年8只“扭亏为盈”股票的后续走势忧心忡忡。

  而这种担心并不是没有根据。

  正如导报记者上述分析,8家“扭亏为盈”公司中,仅有2家是因为经营状况改善,主营业务增长所致,其他6家都是靠外力支持,经营风险依旧存在。如ST鲁北,刚刚摆脱退市风险,但是其与大股鲁北集团同业竞争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亚星化学虽然摆脱了“戴帽”危机,但是其长期存在的管理问题依旧是其“心病”;浪潮信息的“云计划”又还要等多长时间才能成真……这些“变脸”的公司,明年的业绩会不会再“变”回来?

  10公司即将“沉底”

  与上述暗藏的风险相比,导报记者另外统计的10家连续两个年度(2011年、2010年)上半年出现亏损的公司,却把风险实实在在地摆上了台面。

  这10家上市公司分别为大成股份(600882)、*ST轻骑(600698)、ST黄海(600579)、ST德棉(002072)、石油济柴(000617)、ST华光(600076)、ST金泰(600385)、沃华医药(002107)以及*ST九发(600180)、山东海龙(600677)。其中,大成股份亏损严重,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58亿元,每股基本收益达-1.21元,令人惊叹。

  虽然造成上述公司亏损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导报记者发现,10家公司中大多是常年亏损的“专业户”。其中,大成股份、ST黄海、ST华光、ST金泰、沃华医药等7家,从2010年6月30日至2011年6月30日之间的每个季度,均处于亏损状态。

  而剩下的3家公司也并非“新人”。ST德棉是因为去年刚刚收到德州市政府补贴的近8000万元资金,今年6月刚刚“摘星”,解除了退市风险,而如今又有重蹈覆辙的可能。另一家公司*ST九发,如今已经卖掉了最后一部分资产,成为彻彻底底的“净壳”,未来的经营状况改善只能依赖资产重组,然而新任大股东浙江新世界却对此并不积极,让*ST九发的扭亏希望变得遥不可及,山东海龙则在去年亏损3.72亿元,今年上半年再次巨亏3.22亿元。

  上述10家公司全部面临“安星戴帽”甚至退市的风险,其间缘由不得不让人深思。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