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变身王ST万鸿再还魂 停牌3年遇救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7 11:21 来源: 中国经营报

  编者按 一位知名的财经评论员曾说,在中国炒股,最安全的只有ST(特殊处理)类股。因为A股缺乏退市机制,ST类公司往往是重组的大本营,而重组往往又是乌鸦变凤凰的主要途径。此外ST公司往往是资本炒作和概念制造的集中营,ST股也常常成为酷爱投机的A股市场追捧的黑马。然而,炒作终归是炒作,备受资本“推崇”的ST类公司往往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停牌3年,号称股市不死鸟的ST万鸿(600681.SH),9月8日又一次神奇复活了。

  这一次对ST万鸿实施“救助”的是佛山地产企业佛奥集团,佛奥集团不仅豁免了ST万鸿超过4亿元债务,而且抛出了一份拯救ST万鸿的一揽子定向增发方案。

  算上佛奥集团,10年间ST万鸿已经经历了4次改名,掌门人5次换位。

  伸出黑手制造担保陷阱掏空ST万鸿的海南诚成企业集团(以下简称诚成集团),在大股东宝座屁股都没坐热就开溜的湖南出版集团(以下简称湖南出版),借壳被骗一怒撒手的广东奥园,持股3年却任由ST万鸿退市停牌的美城投资,经过资本大鳄们的一轮又一轮肆意把玩,ST万鸿已是满目疮痍。

  如今,与广东奥园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奥园)疑似“同宗”的佛奥集团买壳ST万鸿,给ST万鸿带来的究竟是馅饼还是陷阱?

  资本玩物

  ST万鸿的前身是武汉印刷厂(当时股票简称长印股份),该公司曾经是武汉市国资委力推的重点上市企业,也是登陆中国资本市场第一家以印刷为主业的公司。然而,1993年公司股票在上交所挂牌后,公司的经营状况却是每况愈下,业绩连年亏损。

  1998年底,武汉国资方面选择出让控股权,诚成集团受让长印股份大部分股权后,于1999年4月将长印股份更名为诚成文化。诚成集团董事长刘波更是公开高调宣称,“要将诚成文化塑造成中国证券市场第一文化概念股”。

  与刘波高调表态相呼应的是,诚成文化股价一路扶摇直上,一年间上涨了近3倍。诚成文化在二级市场的惊艳表演,也吊足了其他资本猎食者的胃口,湖南出版传媒集团就是其中之一。

  2002年5月,湖南出版出资6000万元,从诚成集团手里收购了诚成文化大部分股权完成控股。诚成文化继印刷第一股、文化第一股后,又被市场标榜成了出版业第一股。

  湖南出版与诚成集团联手给资本市场奉献的文化盛宴,却成了一幕文化苦旅。

  湖南出版接手诚成文化才发现,公司资产质量与前董事长刘波描述的大相径庭。2002年诚成文化中报提示的公司合计负债就高达4.7亿元,更有多笔涉及诚成集团的巨额担保。

  面对公司异常混乱的财务状况,湖南出版在诚成文化大股东宝座上坐了不足一年,就匆匆抽身而退。2003年2月,湖南出版将诚成文化法人股2350万股转让给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广东奥园。

  被无数“第一股”光环概念笼罩的“诚成文化”,又被赋予了一个新的光环“中国复合地产第一股”。据相关地产人士透露,2003年恰逢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不久,广东奥园与中体产业[6.11 2.00% 股吧 研报]联手,借助体育题材推广旗下楼盘。

  诚成文化随即更名为“武汉奥园城市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园发展)”。

  随着一系列违规担保的曝光,广东奥园发现自己倾力打造的“中国复合地产概念第一股”陷入了前大股东诚成集团布下的担保雷区。

  2003年6月,奥园发展公告公司在诚成集团控股期间,对外累计担保总额已达4.44亿元。同时,公司接到法院传票,三起总额4600万元的还款诉讼请求,更是将广东奥园借力奥园发展实现再融资的构想彻底打破。

  违规担保黑洞曝光后,原控股股东诚成集团董事长刘波远逃日本,刘波欠下的一笔笔糊涂账,就记在了广东奥园的头上。

  经过这一番折腾,奥园发展头顶的无数耀眼光环早已退去,反而成了“内地资本市场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第一股”的反面典型。如同湖南出版一样,广东奥园选择了撤退,然而奥园发展这个烂摊子却面临无人接盘的尴尬局面。

  奥园发展的负面效应,给欲借“奥运”扬名的广东奥园沉重打击,在这种背景下,大股东方面果断将奥园发展完成了第四次更名,改名为“万鸿集团”。更名之后,广东奥园又将万鸿集团全部股权转让给了广州美城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城投资),彻底与万鸿集团撇清了干系。

  之后,广东奥园于2007年7月整合旗下资产在香港主板完成挂牌交易,股票简称中国奥园。而被广东奥园抛弃的万鸿集团,自2006年起连续3年亏损,公司股票在2008年5月19日被实施暂停交易。

  从诚成集团接手长印股份以来,10年时间,大股东走马灯似的换了4茬,股票更名4次,公司非但没有从一系列资产重组中获得收益,反而被掏空资产走上了退市的悬崖。

  两个奥园

  2008年底,佛奥集团从郭景祥等几个自然人手中购得了美城投资全部股份,进而通过美城投资对ST万鸿完成控股。

  2009年11月,ST万鸿发布股改加资产重组的一揽子重组方案,公司拟以每股4.23元的价格非公开发行3.11亿股,购买佛奥集团和富桥实业合计持有的佛山奥园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佛山奥园)100%股权。同时,公司动用资本公积金向全体流通股股东每10股送4.537股完成股改对价。

  经过两轮股权轮回,ST万鸿又一次与“奥园”两个字牵扯在一起。佛山奥园与公司曾经的大股东广东奥园,仅仅是名称的巧合,还是存在着某种联系?

  记者调查显示,拟注入ST万鸿的佛山奥园成立于2002年11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佛奥集团董事长出资632万元占63%的股份,广州奥林匹克置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奥林匹克置业)出资18万元占1.8%的股份。

  2005年12月,奥林匹克置业持有的佛山奥园1.8%的股份又转让给了富桥实业。因此在公开信息方面奥林匹克置业与佛奥集团并没有太大联系。

  耐人寻味的是,在广州奥园买壳ST万鸿的过程中,上市公司的公告中多次提及了奥林匹克置业的名字,这家公司恰恰是广州奥园的子公司。

  佛奥集团、广东奥园两家同炒奥运会概念,又前后把股票融资平台定位在了陷入担保黑洞的ST万鸿身上,无数巧合的背后,不得不让人对佛奥集团的重组诚意表示怀疑。

  保壳前途未卜

  9月8日,停牌3年之后ST万鸿完成股改对价的同时,公司股票也在二级市场恢复了交易。

  ST万鸿暂时解除了退市警报,然而佛奥集团为ST万鸿打造的“地产保命计划”却似乎并不被市场看好。

  按照佛奥集团提出的定向增发方案,控股子公司佛山奥园旗下的5家子公司将打包被置入ST万鸿,分别是花桥置业、复星房产、东凤房产、佛山宾馆、同润房产。

  数据显示,佛山奥园2008年、2009年两年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6.77%、76.35%,虽然资产负债率有一定程度降低,但从行业角度来看,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平均负债率约为65%,佛山奥园仍然大大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一位券商地产行业研究员认为,“ST万鸿拟置入的资产质量一般,除佛山宾馆外,其他4家均为房地产企业,面临极大的政策调控风险,未来随着地产紧缩性政策效应的陆续释放,企业的盈利空间可能被进一步压缩”。该研究员同时表示,“天佑城房产应该是佛奥集团旗下一块核心资产,但按照公司的定向增发计划,并没有被列入ST万鸿收购范畴,可能是公司原本准备在完成定向增发后,为下一轮融资工作做资产储备。但从目前政策面来看,地产业融资闸门短期内没有开启可能。 在佛奥集团手中,ST万鸿仅仅是一个壳,难以发挥融资功能。”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