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21上市公司投90亿闲钱玩理财 平均预期收益率达5%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8 03:37 来源: 证券日报

  中行独揽29亿元居榜首,友阿股份购买的两款由浦发和交行发行的人民币信托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均达7.5%,收益率最高

  ■本报记者 吴婷婷

  今年以来,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取代证券投资成为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投资的主要方式。截至10月17日,21家公司今年以来已累计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金额90.87亿元,较去年全年增长5倍。

  而2010年全年共有17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条关于运用自有闲置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公告,最大可投资额度共计42.85亿元。截至2010年末,11家上市公司合计购买8家银行发行的15.45亿元产品。

  上市公司热捧银行理财产品

  WIND资讯及《证券日报(微博)》金融机构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0月17日),已有63家上市公司发布购买或拟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最大额度合计达到167亿元。除少量信托计划、基金外,绝大部分理财资金的投资标的为银行理财产品。其中21家上市公司今年以来累计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金额达到90.87亿元,另有多家公司董事会已通过在未来1-3年内购买理财产品的方案。

  具体来看,中国银行(微博)的理财产品被购入最多,达到29.32亿元。其中中国银行人民币“期限可变”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最受上市公司青睐,洋河股份、中南传媒、兆驰股份、广百股份、永安药业分别斥资斥资4亿元、2亿元、6亿元、2亿元和2.5亿元购买该类理财产品。海螺水泥和陕鼓动力则分别斥资7.5亿元及3亿元购买中国银行“中银集富”理财计划。

  其次为农业银行,被购入13.33亿元,其中嘉宝集团购买农业银行嘉定支行对公定制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6亿元;洋河股份购入农行“ 汇利丰 ”产品2亿元;东阿阿胶(微博)斥资5亿元购买农行“本利丰”人民币信托理财产品。建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今年以来累计被上市公司购买12亿元,列第三位。其中兆驰股份购买建行汇财盈理财产品和建行盈系列-对公理财产品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计划合计9.8亿元。

  从购买频率来看,第一名非漫步者莫属,统计显示,自6月22日该公司董事会核准 《关于使用不超过三亿元自有闲置资金投资低风险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的议案》以来,漫步者已9次出手购买短期银行理财产品。漫步者购买的兴业银行(微博)万利宝票据型理财产品以及浦发利多多公司理财计划,期限从14天到3个月不等,均为短期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产品到期后资金滚动购买新计划。

  截至10月17日,今年以来对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总额最高的上市公司为兆驰股份,今年以来该公司合计购买建行和中行产品16亿元。分别为建行盈系列——对公理财产品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计划4亿元、汇财盈理财产品6亿元;中国银行人民币“期限可变”产品6亿元。

  统计显示,今年上市银行购买的理财产品绝大多数由中资银行发行,但也有个别公司青睐外资银行产品,例如信立泰今年两次购买南洋商业银行(中国)“汇益达I号”汇率挂钩保本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今年3月购买7000万元,2个月到期后又购买5000万元。

  平均预期收益率达到5%

  今年以来银行缺钱已成普遍现象,为满足存贷比等监管要求,多家商业银行推出大量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的理财产品。从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来看,也普遍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平均年化收益率在5%左右。其中友阿股份购买的两款分别由浦发银行(微博)和交通银行发行的人民币信托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均达到7.5%,收益率最高。两款产品的期限分别为9个月和1年。

  这也就解释了上市公司扎堆购买理财产品的原因。分析认为,相比证券投资,银行理财产品风险较低,而在今年市场行情低迷的情况下,投资收益也普遍高于基金、新股申购等方式。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多家上市公司通过投资银行理财产品获益颇丰,例如中卫国脉今年上半年先后使用5亿元购买理财产品,实现投资净收益共计1117.14万元,公司今年一季度亏损269.09万元,上半年亏损额为268.36万元。

  在风险控制方面,统计显示,大多数上市公司对理财产品的要求为短期一年内保本,风险较低、年化收益率不低于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的理财产品,并要求不得购买以股票及其衍生品以及无担保债券为投资标的的银行理财产品。另有上市公司对购买产品的期限要求严格,期限必须在一个月以内,以保证资金回流或对每笔的额度进行限制。

  不过,也有部分上市公司斥资购买风险相对较高的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例如漫步者购买的兴业银行广州分行2011年万利宝票据型理财产品,该产品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投资产品。另外,东阿阿胶斥资3亿元购买的华夏银行华夏银行“华夏理财-创盈资产池”产品为封闭式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