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创业板整体业绩不及预期 变脸为何如翻书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8 01:53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周小雍

  [ 截至三季度,所有创业板企业今年来平均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增长率为16.65%,低于中小企业板17.17%的平均利润增长率,也远远低于上证A股28.47%和深证主板A股28.4%的平均利润增长率 ] 

  截至10月27日,全部271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三季报披露完毕。从整体来看,创业板三季报的业绩低于预期,其增长速度甚至不及主板和中小板。以普遍公认的“高成长”红线30%来衡量,创业板更是不乐观,部分创业板公司甚至出现业绩“大变脸”。

  整体业绩不及预期

  Wind资讯统计显示,截至三季度,所有创业板企业今年来平均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增长率为16.65%,低于中小企业板17.17%的平均利润增长率,也远远低于上证A股28.47%和深证主板A股28.4%的平均利润增长率。这不禁令投资者质疑,所谓创业板企业的“高成长性”何在?

  具体来看,271家创业板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同比增长的有193家,占据主流。不过,也有78家公司的前三季度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出现同比下滑。且增长的公司当中,同比增幅超过30%的仅为95家。

  78家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的公司中,17家公司跌幅超过40%,8家跌幅超过50%,分别是当升科技(300073.SZ)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同比降95.6%、康芝药业(300086.SZ)同比降84.81%、荃银高科(300087.SZ)同比降82.65%、恒信移动(300081.SZ)同比降75.56%、新宁物流(300013.SZ)降63.95%、国民技术(300077.SZ)降52.96%、迪威视讯(300167.SZ)降52.81%,以及国联水产(300094.SZ)降50.4%。

  某私募基金高级投资经理潘雷向《第一财经日报(微博)》记者表示,由于创业板的上市公司规模比较小,部分公司在上市前有人为的业绩拔高,预支了未来的成长。目前创业板的发行和交易的市盈率仍然相对偏高。预计创业板未来的成长性会出现两极分化,大部分会表现平平,也会出现小部分高速增长的明星公司。

  业绩“变脸”

  具体来看,一些创业板公司三季度业绩 “变脸”如翻书。如康芝药业,“尼美舒利”事件所带来的冲击体现在康芝药业今年三季度的业绩上面。今年5月,国家药监局要求尼美舒利修改说明书,禁止12岁以下儿童使用。受此影响,康芝药业产品瑞芝清(尼美舒利颗粒)销售额大幅减少。

  半年报显示其净利润2213.06万元,同比下降59.28%,接近六成。而前三季度归属母公司净利又同比下降84.81%,可谓“步步惊心”。遭遇业绩“滑铁卢”的康芝药业也成为A股今年以来的“熊股”之一,年初至今累计跌幅超过80%。

  此外,恒信移动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下降75.56%。上市之前恒信移动业绩增速也曾较为稳健。2008年、2009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2733.88万元、4181.41万元,同比增长36.94%、52.95%。但随后业绩骤减,在2010年登陆创业板后的首份中报中,净利润下滑23.82%,其后的2010年三季报、2010年年报、2011年一季报显示,其净利润分别下滑43.61%、44.50%、46.87%。直至今年中报出现亏损,并同比大幅下滑147.99%,俨然成为创业板“变脸”之最。

  据恒信移动称,对大客户过于依赖导致了公司业绩持续走衰。大客户中国移动(微博)调整3G终端的采购方式后,导致3G终端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公司相关业务的收入和毛利下降。业绩变脸也导致二级市场用脚投票,股价大幅下挫,年初至今跌去43.27%。

  此外还有当升科技,其2010年年报、2011年一季度、2011年中报、2011年三季报的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13.69%、42.83%、83.71%和95.6%。其目前股价只有15.08元,而其发行价是36元,上市首日的价格是62.58元。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剔除前两个季度的基数,仅看第三季度的情况,业绩大幅“变脸”公司也不在少数。271家创业板公司中,有105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减少,53家公司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降幅超过30%。

  例如华谊兄弟(微博)(300027.SZ),其前三季度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增长20.31%,但是在第三季度,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了31.86%。

  另外,清科研究数据显示,两年来在深圳创业板实现IPO的企业中,目前有VC/PE(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支持的创业板企业共有147家,占深圳创业板上市企业总数的54.6%,147家VC/PE支持的创业板企业背后的174家投资机构共实现323笔退出。

  对于隐身于创业板企业背后的私募股权投资者来说,两年来VC/PE机构获得的投资回报也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集富效应”日渐减弱。

  清科研究中心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创业板IPO风生水起,全年VC/PE机构在创业板退出的平均账面投资回报达到10.9倍,而到2011年前三季度,创业板的平均账面投资回报下降至7.97倍,除个别创业板企业的平均账面投资回报超过20倍,但绝大部分IPO的退出回报均在10倍以下。随着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创投机构的业绩也开始出现分化,演变成“穷者更穷,富者更富”的局面。

  潘雷表示,由于市场的不断规范,未来创投机构的平均回报会进一步下降,暴利机会也将减少,而预计少数真正专注于早期的创投机构会胜出。

分享更多
字体: